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步入21世纪以来,物流业连接国民经济各部门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同时,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先导产业,不仅因为其“第三利润源”的特质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还以其兼具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的特点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一方面,物流业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与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互联网等技术发展和应用普及而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同时给区域内物流需求量带来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两者之间存在相 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国内研究进展:荣朝和通过对时空以及时间-费用的等距离分析、非均匀的时间价值分析,指出资源在时空配置上的效率决定着地区未来发展方向和水平。王利,王瑜,李德旭通过构建物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模型,指出gdp、人口、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会提高物流业的发展。张梅青,周叶,周长龙通过互惠共生模型分析,指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之间最大的不协调就是发展不同步,导致供需不对称。王钰,疏爽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探究长三角城市群物流产业聚集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蒋自然,皮春芳,金环环运用数理模型,提出长三角城市群物流发展分为四个梯队。王萍,范晶莹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指出区域经济越发达,物流产业发展越快。王彦春通过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区域经济的发展在一定水平上可以优化物流产业结构。王鹏,张茹琪,李彦采用熵值法对区域物流能力及经济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并建立变截距模型探讨区域物流能力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梁雯,叶仁慧,基于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数和物流产业集聚度并运用灰色关联耦合模型,测算新型城镇化发展和物流产业集聚的关联度以及耦合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影响物流产业集聚的因素。张兵借助熵权法及引力模型,基于空间协同视角测度了长三角各城市物流业的一体化发展水平,并以此构建空间权重矩阵,借助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长三角区域物流业一体化发展的空间联动效应。郭磊,郭湖斌对长三角地区物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进行了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姚宏伟,胡玉霞,缪林基于var模型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以及方差分解方法,探讨物流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赵娜,戚方亮,周昌林,戴东生对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增加值和港口吞吐量两个方面增长速度的定量分析,指出长三角区域现代物流发展的特点大致为:区域物流一体化推进、上海"两个中心"建设、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物流服务范围拓展、高端服务能力增强等五个方面。
2. 研究内容和问题
基本内容: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长三角城市群近几年数据进行分析,从共生、协同发展的理念出发,提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协同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解决的难题:
1.长三角物流产业结构不合理之处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根据收集的资料与数据,分析近几年长三角区域物流业与经济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分析与研究。
技术路线:
4. 研究的条件和基础
已完成主要专业课程的学习,掌握了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完成了规定的学分;参加了有关课程实习、调研等活动,通过撰写专业课程论文等教学环节,培养了初步的科学研究意识和能力;利用毕业实习的机会,查阅并收集了大量文献资料,对将撰写的论文内容作了认真思考,对选题研究领域的背景与发展态势已有一定了解。通过了大学英语与计算机等级考试,初步具备了查阅相关中外文文献和计算机应用的能力。有专业老师的指导,商学院资料室与实验室在论文研究写作期间对毕业生全天开放,为完成论文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