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石川啄木是日本著名的歌人、诗人、评论家。1905年发表第一部诗集《憧憬》,被誉为少年诗人。早期参加浪漫主义、象征主义诗歌运动,后又接近自然主义文学运动,创作了富有战斗的浪漫色彩和民主倾向的小说《云是天才》、《我们一群和他》等,创作的诗歌集有《一把沙子》、《可悲的玩具》等。学界对石川啄木的研究主要分为两派,一是研究其作品中体现的作者对社会与革命的理想与追求。以1910年的“大逆事件”为转折点,在黑暗高压下,他的思想发生深刻变化,革命民主主义思想逐渐成熟。1910年发表论文《时代闭塞之现状》,批判了自然主义文学的缺陷及存在于文学中的颓废倾向,被认为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罕见的具有深刻剖析和展望的文献。二是研究其诗歌中体现的各种私密的、纯净的个人情感。石川啄木因其诗歌中充满深刻的个人情调而知名,他的短歌有一种理想的、往往带着讽刺的内涵,语言清新,独辟畦径。在中国文学界,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周作人开始翻译石川啄木的作品,打开了石川啄木的诗歌在国内的知名度。他的诗歌集《可悲的玩具》被认为是社会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在近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石川啄木的歌集开创了日本短歌的新时代。他用现代化的口语来写短歌,打破了三十一个音一行的传统形式,创造出二十一个音三行的独特格式,再加上他的诗歌里的意象新颖生动,冲破了传统的狭隘题材,在内容上使短歌这一古老的文学形式与日本人民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因此在日本文学史上留下清新俊逸的一笔。
研究目的:本次研究将把重心放在石川啄木的诗歌上,通过研究石川啄木的诗歌,结合诗人的生平、当时的社会环境,探究、总结诗人在其中表现出的人生观。
研究意义:对自我的探索和追求是人类永恒的命题。石川啄木是日本的天才诗人,他的诗歌中流露出的对人生目的和理想的追求、对生死观的看法、对自我意识的重视,都能跨越百年时空引起当代人的共鸣,也可以给当代人以启示。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石川啄木是日本的天才诗人,他的诗歌爱用抽象的语言及充满想象力的意象剖析自我、追问生命,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又因为对现实的捕捉与披露精准,所以兼具现实主义的悲剧色彩。石川啄木的歌集开创了日本短歌的新时代,语言风格清丽,独辟蹊径,这让他的诗歌中的光与彩得以在日本文学史上留下清新俊逸的一笔,也使得他能够在现代仍然保有相当的文学价值与许多读者的追捧。在本次研究中,第一部分将主要介绍石川啄木的主要作品以及其生平。石川啄木很早就展现出极高的文学天分,但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却穷困潦倒、多灾多病,由此引出诗人创作的背景、境遇与原因,与第二部分的人生观中的内容相互映衬。第二部分将探究并总结出诗人在其诗歌作品中反应出的对其人生观的思考。此部分将分为三个模块,分别是对生死的认知、对人生目的与理想的探索和追求、对自我意识与自我价值的认知与探究,与第一部分诗人的生平和境遇相互呼应。第三部分将探究石川啄木的作品对后世的积极意义,论述为何石川啄木的诗歌能历久弥新、跨越时空,引发现代人的共鸣,以及其诗歌中所体现的人生观能够给予当代人的人生启发和人文关怀。
预期目标:通过本次研究梳理石川啄木的人生观中的“对生死的认知、对人生目的与理想的探索和追求、对自我意识与自我价值的认知与探究”三个重点,探究石川啄木的诗歌的人生哲学与文学价值,论述其对现代人之于生命的重要启迪。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描述性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将用于研究石川啄木的生平与境遇,由此引出诗人创作的背景、境遇与原因;定性分析法将用于研究石川啄木的诗歌的人生观并为其再做细致的分类;而描述性研究法将用于论述诗人所想传递的人生观和其对当代人的人生和生命的启发价值和人文关怀。
研究步骤:本文共三个环节,层层递进。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研究石川啄木的生平和境遇,并由此分析诗人的创作背景与心境,由此能更准确、更深层次地分析作品的内涵;再通过定性分析法锁定石川啄木的诗歌里分别体现“生死观”“人生目的”“自我意识”的人生观的诗句,与前面一个模块的诗人的创作背景与心境相互印证;最后采用描述性研究法,加上通过结合文献分析法所得到的诗人生平的研究,共同探究诗人在创作中所蕴含的人生观。
4.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福田周.石川啄木 : 短歌にみる生と死の表現[j].死生学年報,2017:123-145.
[2]池田功.石川啄木 : 時代閉塞の現状に宣戦する志[j].民主文学,2017,(627):116-122.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七学期:
(1)7-11周: 论文命题与选题;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第一次面授;
(2)15-18周: 学生根据教师下达的“任务书”,进行论文撰写的前期准备;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