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我国逐步成为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灾区”。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70%,同2010年第六次全国普查相比上升5.44个百分比,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50%,比2010年上升4.63个百分比。国际上通常把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0%,或65岁及以上的 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很显然,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得老年人群体的退休、养老以及社会参与问题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民生热点。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国家对老龄事业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
随着老年人口的日益增多,退休人口也在增多。退休对每个岗位的工作者而言是必经的过程,人们会离开原本熟悉的工作岗位,长期熟悉的工作环境以及人际关系,甚至是长时期形成的生活方式以及长期担任的社会角色,这对很多老人而言,难免会有无助感、无能感等负面问题的出现,有的甚至可能会觉得自己突然失去了人生价值。他们不仅要接受人际关系、生活空间的改变,还要适应社会地位、社会角色的突变,容易产生巨大的心理问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的程度受到老年人继续社会化的影响。老年社会化是社会化完整过程的最后阶段,主要是帮助个人能够健康的从中年期平稳过渡到老年时期,进一步适应社会,提升自我认同感和实现自我价值,这样既能实现老年人晚年生活生理、心理的健康,对国家和社会安定、平稳也有促进作用。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一)国内外“老年人继续社会化”的内涵界定、相关理论知识
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老年人继续社会化”的概念界定,对比总结出本土特色的“继续社会化”内涵,在此基础上,理解继续社会化的相关理论知识,形成系统的认知体系,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拟通过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政府网站和相关政策文件等,梳理国内外对于“继续社会化”的概念界定和国内外学者在继续社会化方面的研究,全面了解老年人继续社会化现状和研究结论;同时,整理中央、地方关于开展老年工作的相关制度规定及战略,为调研和本文的写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1]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105-106. [2]高志敏.成人教育社会学[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30,340-342. [3]蔡文辉,李绍嵘.社会学概要.第3版[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53-5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1.2024年11月1—11月30日,教师指导学生确定论文选题,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2.2024年12月1日—12月30日,教师指导学生确立论文写作提纲并逐步细化 3.2024年1月1日—1月20日,教师下达《任务书》、外文翻译资料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