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一)社会背景
近几年来,关于养老问题的探讨一直很热烈。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2011年7月1日,我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试行,这是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发展开端。2014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 (国发(2014)8号)标志着我国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建立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2018年,《关于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的指导意见》(人社部规(2018)3号)的发布则意味着我国正式将完善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提上日程。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第一,“养老金替代率”的内涵界定。拟通过查阅、梳理国内外关于“养老金替代率”的理论研究以及实践成果,对“养老金替代率”的相关内涵、类型进行厘定。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对已有的国内外文献进行大量的阅读和整理,可以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通过收集、整理、归纳国内外关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养老保险替代率的计算方法、社会保障水平等相关文献,对这些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对比,为以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了理论和材料支持,为以后在研究中提出更有针对性、建设性的建议打下坚实的学科基础。
4. 参考文献
[1]万佳宜.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适度性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20(05) .
[2]刘昌平,殷宝明,谢婷.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成志刚,张亚男.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减贫机理与推进路径[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22(02):42-47.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4年11月中旬,根据论文选题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理清毕业论文的写作要求和思路,做好论文写作的整体规划;
2.2024年11月下旬至12月,搜集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专业期刊以及书籍等论文的理论基础。同时,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数据资料完成提纲;
3.2024年1月至2月,结合学生论文前期材料,指导老师下达任务书。学生继续充实论文相关材料和写作。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