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精油对稻谷模拟运输过程中品质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
2023-08-08 04:0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占我国粮食40%左右,其总产量与播种面积列世界第一、二位。20世纪90年代后期粮食生产出现供应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大好局面,但稻米品质改良滞后成为水稻生产制约因素。
2、基于稻谷生产的季节性,为了满足人们的常年需求,并基于粮食安全与保障的需要,不得不对其进行相当规模的储备。然而,稻谷作为一个有生命的种子活体,它在储运期间由于籽粒本身的呼吸氧化作用、各种酶的作用、微生物及仓库害虫的侵害等,其品质将随着储运时间的延长或储藏条件与环境而不断变化,甚至劣变。
3、本文通过不同处理对稻谷进行测定运输过程中品质的变化,试图找出各品质测定项目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储粮品质的影响,探明储藏稻谷理化特性变化规律,旨在指导储藏、适时轮换及评价储藏稻谷的耐储性。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不同处理对稻谷运输过程品质的影响,首先选用优质稻谷,接着对稻谷进行不同处理,模拟运输环节以及环境因素变化,观察测量在运输后稻谷的品质是否产生变化以及如何变化,从而找到一种最适宜的处理方式来保证稻谷在运输过程中的品质,从而最大化地减少损失。
关键问题:(1)有哪些处理方式能够影响稻谷品质?稻谷品质如何测量?(2)模拟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如何变化?如何得到数据?
写作提纲:摘要——关键词——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参考文献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谷物化学工作者一直都在探寻稻谷在储藏期间品质变化的规律,研究稻谷品质劣变评定中的诸因素如何选择和量化,以便制定出能反映稻谷储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的指标及测定方法,从而指导储粮工作,确保储粮安全。
1、包清彬等初步研究了不同储藏条件对糙米理化特性影响
2、张萃明等就大米储藏品质的炊饭特性指标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提出了评价大米储藏品质的炊饭特性相关指标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研究稻谷在5月份从东北运输到南宁过程中,由于高温和降雨影响,其温度和水分活度的变化趋势,探讨在实验室里,该如何模拟运输环境。
2、本次实验选用优质且外观和品质基本相同且不含有杂质的东北稻谷(水分含量在12.6%左右),测量稻谷的初始品质,然后平均分为几组,加入高和低两种浓度的香芹酚和紫苏醛处理稻谷(基本为浸泡处理),与不处理的稻谷相比,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模拟运输过程温度逐渐上升(15度升高到30度,15℃,20℃,25℃,30℃),保藏30天,分别在10天、20天和30天取样,检测稻谷品质(脂肪酸、整精米率、不完善粒、氨基酸、红外光谱),得到数据制作图表,与运输前数据进行比对并分析,判断稻谷的品质是否变化,最后得到最适宜的处理方式。
3、探讨实验的不足,实际运输过程中的各项条件都难以控制,与实验室有很大的区别,实际情况可能会与实验结果有一定误差,造成更大损失。
5. 参考文献
[1] 周显青,张玉荣. 储藏稻谷品质指标的变化及其差异性[j]. 农业工程学报,2008,24(12): 238-242.
[2] 包清彬,猪谷富雄.储藏条件对糙米理化特性影响的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3,19(6):25-27.
[3] 张萃明,三轮精博,後藤清和.评价大米储藏品质的炊饭特性指标的研究[j].农业工程学,1997,13(4):193-197.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