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LA/园冶杯(规划组)设计竞赛4组3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课题研究重点是就现有的几种改造模式,探索上海石库门改造的更新方法。
通过分析现有的三种改造模式(新天地,田子坊,步高里)现状,针对上海石库门的特点总结出更新颖、更科学的改造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方文化与特色受到影响,环境质量下降。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在西方的《巴拉宪章》中针对建筑遗产的保护明确提出了改造性再利用的概念,即对某一场所进行调整使其容纳新的功能,其关键是为历史建筑寻找适当的用途。
在发达国家,利用废弃建筑物(如厂房、仓库)进行改建,使其转换为有用的另类空间(如商业、娱乐、居住建筑)的实例大量存在:澳地利威尔海姆霍兹鲍耶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Flakurm防空炮塔改建,利用了二战时遗存在维也纳6座防空炮塔分别设计成水族馆、展室、博物馆和咖啡屋;九十年代初,弗洛里安贝热尔成功地对建于战后六十年代的哈洛地区住宅进行了改造在国内,对旧建筑的改造性再利用在节约造价、缩短工期以及保存城市肌理方面的益处已逐渐受到建筑界的重视,突出表现在利用废厂房(库房)和学校公寓改建方面,涌现了一些优秀的工程实例:如北京798艺术街区、改造石库门而建的上海新光天地、苏州河艺术区等都是国内旧建筑改造成功的经典案例。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我们在开发城市功能时,首先考虑的是最大限度保留老建筑,让旧的城区经过升级后发挥新的功能定位。保护和延续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高度,正确对待石库门建筑风貌的兴衰。比如在古老的建筑旁,运营一些时尚的店铺,当传统与新潮碰撞,当怀旧与流行交融,一边不断在寻求物质上的进步,一边仍不忘那一份璀璨浮华,体现上海的本质所在。
在最大限度保留老建筑的基础上,运用新概念对上海石库门的旧街进行规划改造,营造出城市文化底蕴浓厚的新天地。
2013.12.31-2014.01.15 选题,完成开题报告、任务书。
4. 研究创新点
本文将运用多学科如建筑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的研究理论和手段,通过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和案例,充实理论依据;同时就上海石库门现有的改造模式分析其利弊以及后续发展情况,力求探索出更科学的改造方法。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