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历史遗迹的改造与复兴——以南京1865创意园为例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目的:本文通过调查城市工业历史遗迹文献,结合现有的南京1865创意园为例,得出如何使现有工业历史遗迹重生与文化复兴。同时长期的连续实地调查,场地调研与群众咨询,结合1865创意园现有的功能与设计与曾经的面貌,阐述现代工业遗迹的改造方法的思考,以及展望未来的遗迹改造发展方向。
意义:目前,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问题已经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情况:由于我国经济相对落后,工业时代的进入也较国外相距甚远,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方心未艾,我国再工业遗迹保护和开发利用方面起步也相对较晚,但是前景开阔。
国外情况:近代大工业于18世纪30年代在英国开始,从蒸汽时代发展到电子时代在已有2个世纪有余,产业革命仍没有停止,工业遗迹在国外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国外也有相对严格的工业遗迹保护条例:工业建筑遗产保护运动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ticcih)于2003年通过的旨在保护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对工业遗产的界定是:具有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意义、建筑或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包括建筑物和机械、车间、磨坊、工厂、矿山以及相关的加工提炼场地、仓库和店铺、生产、传输和使用能源的场所、交通基础设施,除此之外,还有与工业生产相关的其他社会活动场所等。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内容:
工业遗迹作为工业文明的遗产,与工业文明本身一样涵盖了工业化进程的方方面面。工业化的进步给人类的社会,经济,技术能力都带来突飞猛进的进步,它深刻的影响并且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历史,尤其是工业化的历史永远是社会生活内部结构不断改变,又不断前进的历史。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科技影响力,能够展现比较完整的工业生产过程和场景,体现了当时的工艺水准和建筑风格、时代风貌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历史地位。所以保护这些工业遗迹的行动刻不容缓,从思想角度,要让人们认识到工业遗迹的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所以,从观念上要加强关注工业遗迹的保护。从实践角度,更要切身去执行。在中国,最为普遍的现象就是工业遗迹向博物馆化方向发展,这能更完整的保护历史遗迹,能避免破坏工业遗迹。但是我们也应该在保护的同时探求更多的功能和价值。并不是每个工业遗迹都适合改造成博物馆,需合理规划。而我们也需从现实的角度下手,分析南京的工业遗迹现状,实际考察之后,结合南京的经济条,物质环境情况,社会影响力,从多角度研究复兴的方针,件归纳出合适的发展方向。再考虑其发展的多方面可能性,认识遗迹资源的各种价值,考虑其功能转变的可能性。
研究计划:2014.12完成论文选题。
4. 研究创新点
特色:本文主要研究方法如下:(1)文献分析(2)实地调查(3)归纳总结
创新:在1865产业园与中国工业遗迹复兴的同时,对比中西方台阶的区别,研究从工业革命至今的国内外的遗迹改造案例,对未来如何更佳改造遗迹尽兴分析,已经在未来的改造过程中,探索更多功能和设计的可能性。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