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建成环境更新改造——废弃石膏厂景观改造设计B开题报告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中国的城市正进入一个以更新再开发为主的发展阶段,建筑更新问题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大量的旧工业建筑面临着废弃闲置、更新还是拆除重建的选择。在这一形势下,如何对大量的近代废旧工业建筑进行保护与再开发、再利用,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而且也是旧城更新改造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通过对其进行合理的改造和再利用,不仅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较好的保留建筑文化的延续性,实现使用中的保护,发掘旧建筑在当今时代的特有价值,还能够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与城市环境。成为城市健康发展、有机更新的一种形式,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由此带动旧工厂、旧工业区的更新和发展。这种做法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当今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指导下,在新的建筑观、新的城市观的建立下,选择建筑改造更新这一途径去解决城市中的旧工业建筑问题,是本文的主要思路。
我根据南京栖霞区的现状实地考察了一处旧工业建筑,试图通过分析周边环境,参考文献等途径,去解决这一处的旧工业建筑问题,努力创造出具有南京特色的建筑和城市环境。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我国现阶段的历史建筑的保护重点还在居民、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上,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内的一些专业人士受国际思想的影响,旧工业建筑再利用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开始将历史建筑的保护视线扩展到历史工业建筑上,越来越多废弃的旧工业建筑所蕴含的价值被人们发现并加以改造利用,这的确让人欣喜,但是我们的改造理论和实践还不够成熟,在改造中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则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但是,近些年一些中国建筑师的优秀作品不断涌现。在上海,以台湾建筑师登瑶艳为首的一群建筑师,将他们的工作地点转移到了苏州河边的经过改造的老仓库里,即保留了老仓库,又让它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又如广东中山市岐江公园工业旧址作为景观要素,利用船坞等创造出独特的场所精神。
此外,我国目前的工业建筑改造项目还呈现出2个特征。1、建成项目多集中在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城市,这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反应,相信随着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早早项目一定会越来越多。2、建成项目中有很大比例被改造成艺术家工作室或建筑设计、媒体制作、广告策划等创意产业工作室,形式相对单一。不过,国外发达国家中旧工业建筑改造的潮流最初也是因为艺术家纷纷将废弃的旧工业建筑作为创作和栖息之所并形成了独特的loft空间所引起的。此后,多种形式才慢慢应用开来。因此随着众多艺术家涌入旧工业建筑,将其艺术构思创造性地融入旧工业建筑独特的空间之中,相信旧工业建筑一定会散发前所未有的光彩,并以其独特的神韵吸引更多人的目光。总之,从这两个特征不难看出,我国的旧工业建筑改造项目将会越来越多,即将迎来旧工业建筑改造的高潮。
国内涉及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的研究论文、著作也已有许多,如:胡涛、陈同斌的《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研究》(1995);吴炳怀的《旧城工业区改造问题初探》(4/1997 城市规划汇编);张卫宁的《从废弃的厂房到居住区探索一种再生的开发思路》(1/2002 中国房地产金融);刘秀坤的《关于可持续建筑之一可持续建筑的概念及实施可持续建筑的必要性》(5/2002 chinese and overseas architecture)等等。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 旧工业建筑蕴藏的经济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决定了对其改造、再利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节能意义、环境意义、文脉意义等等,但是要想实现这些价值,还需要在改造过程中遵循原则和实践模式。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应立足以下几点:1、尊重的原则,在旧工业建筑改造的过程中,尊重原有建筑的历史和空间逻辑关系。对于南京栖霞区废弃工厂的改造设计,维持原有厂房的历史文化气息、空间秩序、形态、以及建筑风格,通过色彩、灯光、肌理、材质、视线、流线的控制等一系列的手法加以处理;2、匹配的原则,本次课题的研究改造在满足新功能要求下,要做到结构上的合理、经济上的可行、维护上的方便,从而使新的使用功能与建筑旧有空间形式二者之间相互匹配。因此,在对待每一个具体的改造项目时,我应该首先通过对功能与形式的关系进行分析,探寻旧厂房的空间规律,挖掘空间的潜在用途,确定改造的基本意向,满足新的建筑形式与功能之间的匹配原则;3、共生原则,在旧厂房的改造利用中,各种新旧元素通过整合而成为一个整体,为新生体注入新的活力和提供发展的可能性和自由度。
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的改造命题,仅仅依靠建筑学和景观规划专业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和运作的实施可行性,包括对于废弃厂房区的环境整治、改造建筑的选择、政府部门的支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参与、投入和产出的综合平衡等在产业建筑和地段的适应性再利用中往往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我相信通过各方的努力,产业类历史建筑的改造重新利用,将会使这些老建筑重获新生。
研究计划:2016.2 查阅、收集、整理国内外关于旧厂房的改造研究的文献、资料。
4. 研究创新点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全球化使我们更注意地域化、民族化。在国外成熟的改造理念影响下,我国国民对改造的主动意识逐渐加强,判定改造的合理性也日渐重要。在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对废旧工厂的改造不仅需要考虑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脉价值,还需要考虑其美学价值,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切入:
1、简约的美学思想,这种简约、抽象、富于次序的景观,如同神秘力量所为,触动了人们的心灵。艺术设计的一切因素都是模糊的,正是这种模糊,才更添艺术魅力,也才凸显旧厂房再创造有着更多的设计手法和更大的发挥空间。从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风格派、构成主义,到极简艺术、波普艺术、达达艺术,每一种艺术思潮和艺术形式都带给人们不一样的美学享受。它们为后工业建筑美学提供了理论基础,使人们更加容易接受不同的美感。这也为旧厂房的改造提供了艺术支持。某些历史价值较高的建筑经常有独具特色的建筑细部或装饰元素,其建筑的艺术元素的特点是改造设计的重要参考依据。
2、反传统的美学思想,色彩缤纷的现代艺术给工业景观的设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后工业景观作品中,从形式和构图上都可以看到艺术的影响。从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风格派、构成主义,到极简艺术、波普艺术、达达艺术、大地艺术,每一种艺术思潮和艺术形式,都为景观设计师提供了可借鉴的艺术思想和形式语言。美的概念被拓宽和升华,丑陋的东西不再意味着没有美感。工业景观设计师们通过保留生锈的高炉、熏黑的烟囱、破败的生产设备来表达一种破败与荒凉的美感,体现工业时代文明的足迹,同时与正在恢复中的生态植被形成反差是人们感到一种旺盛的生命力。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