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化螟对四种不同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开题报告

 2023-02-10 04: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俗称钻心虫,蛀心虫,旋心虫等,属鳞翅目,螟蛾科,是一种重要的钻蛀性害虫。广泛分布与亚洲温带和亚热带稻区。国内分布北起黑龙江,南抵海南省,东自台湾,西至新疆的昌吉和乌鲁木齐,但以长江流域及以南各省的丘陵山区发生较重。危害水稻形成枯鞘、枯心、白穗、枯孕穗和虫伤株等症状[1]。上世纪 90 年代至 2005年二化螟种群逐渐上升形成全国高发期[2],种群暴发全国防治面积达 5亿亩次以上[3],成为当时水稻第一大害虫[2]。长期以来,对于二化螟的防治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但由于长期、连续等不合理的使用农药,致使二化螟抗药性问题频现,已对多种传统常用杀虫剂产生抗性,进而导致用药量不断增加,防治成本逐渐提高,环境污染进一步加剧[4]。近几年来出现的新型药剂由于防治效果突出,得到了快速的普及,但为更加合理的使用新型药剂,需要对新型药剂进行敏感性测定,监测抗药性的状况,对抗药性进行监测预警。国内外二化螟抗药性和药剂毒力测定通常采用点滴法,点滴法参照fao[5]推荐的二化螟抗药性测定的方法。2000年,陈长琨等[6]采用4龄幼虫点滴法测定二化螟对6种新型杀虫剂的敏感性,并测定了敏感基线。近年来,生产上推广应用了对螟虫防治效果较好的双酰胺类杀虫剂[7]。但这类药剂以胃毒作用为主,触杀作用较差,尤其是对高龄幼虫,无法使用点滴法测定其毒力和抗药性,迫切需要新的适宜测定方法[8]。2012年,张真真[9]采用稻苗浸渍法对二化螟进行毒力测定并建立二化螟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基线。但是本实验室发现使用稻苗浸渍法需要秧龄和长势比较一致的稻苗,而时刻准备适宜的监测稻苗很难。2014年,张扬等[8]比较了四龄幼虫点滴法和初孵幼虫人工药膜法,发现人工饲料药膜法和点滴法测得的抗药性趋势一致,但药膜法更加灵敏,测得的抗性更加明显。

本实验采用初孵幼虫人工饲料药膜法对不同地理种群二化螟初孵幼虫进行毒力测定,得到二化螟对新型杀虫剂的敏感性资料,通过不同药剂和地理种群之间的比较,分析抗药性差异,得出可靠的结论,并建立新型杀虫剂的敏感基线,以便监测新型药剂的田间抗性变化趋势。敏感毒力基线是评价抗性发展水平的依据,在二化螟抗药性的监测、机理、遗传和治理等研究中,规范简便的毒力测定方法,选育相对敏感品系和建立敏感基线是极其重要的。测试用虫的低龄化是抗性监测方法的发展趋势。与高龄幼虫监测法相比,低龄幼虫因发育进度整齐和个体差异较小,不但易于试虫的标准化,而且简便省时,在鳞翅目多种昆虫监测中均被采用[6]。而且低龄幼虫敏感毒力基线的建立是抗性监测法应用的关键。

本实验采用初孵幼虫人工饲料药膜法对不同地理种群二化螟初孵幼虫进行毒力测定,主要有以下优势:第一,初孵幼虫在饲料表面进行爬行取食,可以同时检测胃毒和触杀作用,可以充分反映杀虫剂的毒力;第二,测试幼虫低龄化是抗性监测方法发展的趋势,低龄幼虫发育整齐,个体差异较小,易于操作标准化;第三,采用初孵幼虫人工饲料药膜法得到的检测结果更明显,而随着二化螟幼虫的发育,个体生理适应使其耐药力大幅上升,这样不可避免地会掩盖个体间的抗药性遗传差异,故虫龄越高,越不利于抗性检测[8]。本实验为人工饲料初孵幼虫药膜法建立配套的新型杀虫剂敏感基线,具有明显的创新性。本实验以二化螟对新型杀虫剂敏感性测定为主要内容,并建立敏感基线,对于指导田间合理用药,保护和监测新型药剂对二化螟防治的效果,提出预防其抗性发生的新策略,有重要的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建立与初孵幼虫人工饲料药膜法配套的二化螟对新型杀虫剂的相对敏感基线,为新型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提供可靠的依据。

研究内容:在江西贵溪、浙江温岭等地采二化螟野外种群,在室内利用人工饲料饲养繁殖标准化试虫;利用初孵幼虫人工饲料药膜法测定不同地区二化螟对新型杀虫剂的敏感性,得到毒力回归方程;比较分析确定相对敏感基线及其可靠性。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采用人工饲料法大量饲养标准化试虫,对试虫进行连代饲养。获得二化螟的敏感种群。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

1. 采用受害水稻茎秆剥查法得到江西贵溪、浙江温岭的田间二化螟幼虫,在室内不接触任何药剂情况下饲养至化蛹。

2. 采用人工饲料法对二化螟进行饲养,饲料法饲养参照刘慧敏等方法。待成虫羽化、产卵后,收集卵块进行统一孵化,采用初孵幼虫进行实验。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本研究为人工饲料初孵幼虫药膜法建立配套的新型杀虫剂敏感基线,具有明显的创新性。该实验采用人工饲料初孵幼虫药膜法进行生物测定而非四龄幼虫点滴法,得到实验结果会更加准确,特色之处在于:

第一,初孵幼虫在饲料表面进行爬行取食,可以同时检测胃毒和触杀作用,可以充分反映杀虫剂的毒力;

第二,测试幼虫低龄化是抗性监测方法发展的趋势,低龄幼虫发育整齐,个体差异较小,易于操作标准化;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4年9月:前往浙江温岭、江西贵溪采集实验试虫,

2014年9月至11月:于养虫室内用人工饲料饲养得到子一代,用初孵幼虫开展实验。

2014年12月:完成实验,得到实验数据,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