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在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中开发利用各种捕食性昆虫作为生物防治天敌进行有害生物防治的工作已经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1-3]。在不断深入引种释放生物防治天敌的同时,人们也非常关注这些捕食性天敌昆虫种群动态及与定殖扩散相关的基础生物学研究[4]。自残行为作为影响种群消长及逆境定殖的重要因素,已经被作为生物入侵定殖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得到广泛研究[5-6]。当种群所处的自然环境中食物供应量低于种群所需的最小水平,或者种群内绝大多数个体处于极端逆境时,个体之间通过自残行为淘汰孱弱个体以保证种群规模维持在一定水平避免消亡[7]。因此,具有自残行为的物种可以通过猎食同类个体增强其对环境波动的适应性,继而提高自身在环境中的竞争力[8]。
异色瓢虫(harmoniaaxyridis)原产于亚洲地区,分布于中国、俄罗斯、蒙古、朝鲜、日本等地,基本上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可取食多种蚜虫、粉虱、蓟马、松干蚧、粉蚧、木虱、叶螨及某些鳞翅目昆虫的幼虫和卵,目前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防治天敌,在我国乃至全世界农林生产中广泛应用,并发挥了极大的控害功效[9、10]。我国曾用异色瓢虫防治日本松干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近年来,异色瓢虫对引入地其它捕食性瓢虫的入侵性危害日趋严重,直接威胁到当地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安全。这与异色瓢虫的集团内捕食作用以及自残现象都有密切的关系。异色瓢虫幼虫取食同胞卵对于其种群生存和繁衍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有利于人们更好的利用昆虫行为发展天敌昆虫,保护农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国际上和国内都罕有对异色瓢虫自残现象的研究。
异色瓢虫在产卵期的大多数卵块上,同胞相残是经常发生的,当异色瓢虫卵块接近于蚜虫群体时,非同胞自相残杀在产卵的中后期发生更强烈[11],这是瓢虫物种长期进化的结果。化蛹位置靠近蚜群的自残率较高。蚜虫的季节性变化而导致的食物短缺可能是引起异色瓢虫自相残杀的一个重要因子,卵的自残是使异色瓢虫免于食物短缺的一个方法[13]。异色瓢虫在密度过大或食物不足时常自相残杀(cannibalism),wagner等(1999)认为这是遗传与适应的结果[13]。食卵者对可孵和不可孵的卵均残食,随着同胞相残强度的增加而提高存活者的体长和后期存活率[14]。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自残可能是异色瓢虫的一种有效的生存对策。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1、研究目标:通过比较各龄期异色瓢虫摄食同胞卵和蚜虫时,对异色瓢虫生长发育影响的程度,以确定同胞卵和蚜虫对异色瓢虫不同龄期的影响,以进一步了解异色瓢虫的种群消长及逆境定殖。
2、研究内容:
异色瓢虫在整个发育期的自残行为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
研究材料
蚕豆修尾蚜(megourajaponicamatsumura):2014年4-5月采自于江浦农场蚕豆田。养虫室内(25-28℃)蚕豆苗上饲养。
4. 研究创新点
异色瓢虫在农田捕食系统中是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捕食性天敌。
捕食性瓢虫释放后的生态效率以及其产生的衍生生态效应已经成为综合安全利用捕食性瓢虫进行生物防治的核心问题。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时间 | 试验安排 |
2014年04月2014年05月 | 收集异色瓢虫成虫 |
2014年05月2014年06月 | 人工饲养,大量收集卵块。 |
2014年07月2014年09月 | 进行实验,记录各龄期试虫的生长发育 |
2014年12月2015年02月 | 数据整理、撰写论文 |
预期进展:获得两种不同食物对异色瓢虫生长发育影响的差异。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