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期遮阴对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影响开题报告

 2023-02-10 04: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研究意义遮阴明显降低了小麦的可孕小花数、生物量、穗粒数、穗粒重和公顷穗数等产量的主要构成因素,最终导致产量降低。

遮阴后小麦穗粒数的改良应更多地关注小花的分化、发育、退化和结实过程,产量的提高应更多地关注植株的生长发育、公顷穗数和籽粒灌浆过程[1]。

弱光是长江中下游麦区和黄淮海麦区林麦间作系统中的主要逆境之一,且长江中下游地区太阳辐射的持续下降也给此区的小麦生产带来不利影响[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一、研究目标1. 明确不同时期遮光对小麦产量的影响2. 阐明遮光条件下小麦光合特性的响应特征(光合、荧光、叶位)3. 探明遮光条件下小麦产量形成及其生理机理二、研究内容(一)不同时期遮光对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1、产量构成因素(穗数、穗粒数、粒重、产量、单株产量、单穗产量)2、主要生育期群体动态指标(株高、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分蘖动态)(二)不同时期遮光对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不同时期遮光小麦光合特性(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荧光参数、光合荧光光响应曲线、CO2响应曲线)(三)干物质积累转运不同生育阶段干物质积累、转运特征。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不同时期遮光对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一、研究方法本实验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结合利用生理生化手段展开;有关试验分析在小麦栽培实验室进行测试分析,各项指标按实验常规方法。

二、技术路线设置不同时期(拔节孕穗、孕穗开花、开花成熟、拔节开花)遮阴处理,通过测定叶面积指数、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产量构成因素等指标,从理论上为弱光条件下小麦生产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三、实验方案1 试验设计:大田试验于20142015年在江浦农学实验站进行,供试品种为:南大2419、扬麦158、扬辐麦4号,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计拔节孕穗,孕穗开花,开花成熟,拔节开花4个不同时期遮光,以自然光下生长小麦作为对照,用防虫遮阳网遮去冠层上部自然光强的30%(小麦冠层上部光强为自然光强的7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本研究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不同时期的弱光处理,并结合室内分析,较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时期弱光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本研究中所采取的遮光时期为拔节孕穗,孕穗开花,开花成熟,拔节开花4个不同时期,各阶段对小麦各产量构成因素形成均有一定的作用,且遮光强度较小,而以往的研究遮光强度较大(50%-100%),时间较短(小于1个月)。

因此,本研究结果能更好地解释林粮间作系统中的弱光及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弱光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一、研究计划2014年下半年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播种。

2015上半年取样,相关生理指标的测定、室内试验、整理数据、撰写论文。

二、预期进展1、明确不同时期遮光对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