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腹切米突变体为材料解析粳米腹白形成的理化基础开题报告

 2023-02-10 04: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研究意义

水稻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世界50 以上人口的主食[1]。每年全球水稻种植面积超过 1500 万 hm2,总产量接近 6000 万吨[2]。近年来,随着育种技术的发展和栽培技术的改善,水稻的产量取得了稳步的提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稻米的品质要求愈来愈高;尤其是加入 wto 以后,必须重视稻米的品质来提高稻米市场的竞争能力。然而,育种家未能足够重视水稻品质的改良,从而使得培育的品种品质欠佳[3]。因此,为了更好的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稻米品质改良的相关研究显得尤为迫切。

稻米品质由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组成。稻米外观品质好坏直接关系稻米商品性的好坏。垩白是评定稻米外观品质的重要指标,同时对稻米的外观品质(透明度、粒长、粒宽、长宽比等)、加工品质(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等)、蒸煮食味品质、营养品质(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糊化温度、蛋白质含量等)都有一定影响 [4]。因此阐明水稻垩白的形成机理具有重要意义。近些年来,已有许多关于稻米垩白的研究报道,但由于垩白形成复杂,其代谢途径和调控机理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拟通过阐述近年来水稻垩白性状的相关研究进展,希望对垩白性状的遗传改良及栽培调控有所助益。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

本研究基于水稻腹切米突变体的灌浆动态籽粒进行系统的组学分析,从转录、翻译和代谢等多层次、多角度探查调控腹白形成的基因网络、代谢途径和调控因子,系统阐明腹白形成的代谢生理与分子调控机制。

研究内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1)研究材料新颖,以本课题组创制的武育粳3号腹切米突变体dy1102为试验材料。2013年已收获m6代种子,农艺性状基本稳定。dy1102具有高比例的腹切米,约占总粒数的80;其腹切米籽粒胚乳腹部具有一条自然形成的腹切线,且在籽粒发育早期形成(约花后5天)。在腹切米籽粒中,腹白仅在近胚端发生,且比例较高,且在稻穗中部一次枝梗上发生最为稳定(3年平均为83左右)。

(2)研究的是籽粒灌浆过程,是动态的过程。

(3)从转录组水平,深层次地从籽粒灌浆过程中腹切籽粒胚乳近、远胚端样品的转录组比较分析,初步构建腹白形成相关的基因网络,明确关键调控因子,在该方面研究中处于先进地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工作将于2014年4月至2015年6月完成:

2014年4月- 7月,查阅相关资料,准备相关试验材料;种植试验材料,进行水稻生长季节的正常管理。

2014年8月-9月,开花期点颖,之后每隔五天取一次样。对样本处理,鲜样剥颖壳,进行形态学观察。分上下两部分,将籽粒灌浆过程中腹切籽粒胚乳近、远胚端样品送往公司进行转录组比较分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