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本课题旨在探讨不同栽培措施对玉豆间作系统产量、效益及养分循环规律的影响,为南方玉豆间作种植提供理论指导。
间作种植能够充分利用各种农业资源,实现土地、养分和水热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集约化利用。与单作种植相比,间作种植模式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如玉米/大豆间作,小麦/玉米间作,小麦/鹰嘴豆间作,玉米/花生间作,小麦/棉花间作、豌豆/燕麦间作等,均明显增加了总产量。谷类与豆类作物间作通常可提高总产量,保持产量的稳定性,这对于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1】
在我国,玉米与豆科的间作是一种优势的种植制度【2】,主要应用于北方地区。玉米/大豆间作栽培,能够充分利用空间和边行优势,发挥光热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比单作玉米或单作大豆经济效益高,这一种植栽培技术已得到农民认可和推广应用。大豆高效间作模式,在玉米比平播不减产或增产的前提下,每亩(667平方米)可增收大豆100千克【3】。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试验测定目标:
1、 利用农业环境监测仪对玉米田间小气候的测定: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灌浆期、成熟期五个生育时期进行土壤温湿度、含水量、co2、光强等指标的测定。
2、 调查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情况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试验材料:玉米品种郑单958,大豆品种南农996
试验地点:南京农业大学江浦农场
试验设计: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大田定位测定。玉间豆连作(a1),玉间豆轮作(a2)、玉间豆等行距(a3)、玉米单作(a4)、大豆间作(a5)、休闲(ck)6个处理。三次重复,小区面积6*5=30m2,,每个处理连续种3带,带长5米,间作处理带宽2米,宽窄行2:2种植,宽行160厘米,窄行40厘米,玉米、大豆间距60厘米;单作处理等行距1:1种植,行距100厘米。玉米大豆株距均为15厘米,玉米每穴单株,玉米密度4500株/亩,大豆每穴双株,大豆9000株/亩,玉米大豆于6月底播种,10月中下旬收获。
4. 研究创新点
玉豆间作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地上部分包括地面玉豆小环境及边际效应优势以及地下养分的合理分配和玉豆间的互补效应这两个方面。以往主要的研究也都集中在这两个方面,包括带幅大小、作物密度、肥水调控、土壤养分微生物等研究。玉豆品种搭配、病虫害防控等遗传植保方向也有所研究。本次课题以栽培措施为变量,以定位试验的研究方法,测定田间小气候、产量、生物量增长等因素,尤其比较了连年间坐、轮作、单年间做这三种栽培措施。期待为玉豆间作的可持续性提供依据。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实验地点定位于南京农业大学江浦农场,在同一块土地进行定位跟踪试验。
今年试验为期五个月,六月初进行整地、选种拌种等准备工作,六月中下旬播种。
整个过程均人工管理,包括施肥,浇水、间苗、补苗、除草等工作。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