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人口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对于区域规划、资源配置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准确的空间人口数据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和规划的前提。
传统的人口统计数据通常是以行政区为单元进行统计的,难以满足精细化管理和科学研究的需求。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人口空间化一直是地理学、人口学和遥感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热点问题。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遥感数据进行人口空间化研究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方向,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 国内研究现状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1. 主要内容
1.夜光遥感数据预处理:对获取的夜光遥感影像进行几何校正、辐射定标、噪声去除等预处理操作,以消除数据误差,提高数据质量。
2.夜光遥感数据特征分析:分析夜光遥感影像的光谱特征、空间特征和时序特征,揭示夜光遥感数据与人口分布之间的关系,为人口空间化模型构建提供依据。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定量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夜光遥感数据为主要数据源,结合其他辅助数据,构建人口空间化模型,实现人口的精细化空间化表达。
具体研究方法与步骤如下:1.数据收集与预处理:收集研究区夜光遥感数据、人口统计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地形数据等,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几何校正、辐射定标、噪声去除、数据融合等。
2.夜光遥感数据特征分析:分析夜光遥感影像的光谱特征、空间特征和时序特征,揭示夜光遥感数据与人口分布之间的关系,为人口空间化模型构建提供依据。
5. 研究的创新点
1.探索构建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口空间化模型:尝试引入深度学习算法,例如卷积神经网络(cnn)或循环神经网络(rnn),构建更精准、更能捕捉复杂非线性关系的人口空间化模型。
2.融合多源数据提高人口空间化精度:除了夜光遥感数据和传统的人口统计数据外,还将尝试融合其他类型的辅助数据,例如移动通信数据、社交媒体数据、poi数据等,以提高人口空间化的精度和可靠性。
3.开展长时间序列的人口空间化研究:利用多时相的夜光遥感数据,分析人口空间分布的动态变化趋势,揭示人口流动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更具前瞻性的参考。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李爽,杜云艳,刘晓.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人口空间化方法综述[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23,39(01):67-76.
2.李通,沈体雁,黄耀欢,陈颖锋,曾也鲁,刘竞宇,李章林.基于npp-viirs数据的中国大陆人口空间化制图[j].地理研究,2022,41(11):2803-2817.
3.李晓峰,刘凯,李景刚,陈松林,周明浩,王志辉,张静.融合多源数据的夜间灯光影像人口空间化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22,47(04):535-543.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