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通信基站数量日益增多,对电源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蓄电池作为通信电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然而,由于制造工艺、使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蓄电池组中各个单体电池之间存在着电压、内阻等参数的不一致性,这些差异会导致在充放电过程中出现“木桶效应”,即容量小的电池过充或过放,从而加速电池老化、缩短电池寿命,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蓄电池均衡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在蓄电池均衡技术领域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部分高校和科研机构在该领域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主要内容
1.lc谐振原理及蓄电池均衡技术研究:深入研究lc谐振电路的基本原理、特性以及影响因素,分析其在蓄电池均衡中的应用优势。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将采用理论分析、仿真建模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
1.理论分析:对lc谐振电路的基本原理、特性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蓄电池的特性,研究lc谐振技术在蓄电池均衡中的应用。
2.仿真建模:利用matlab/simulink等仿真软件,建立基于lc谐振的蓄电池均衡电路模型,并对不同电路参数下的均衡效果进行仿真分析,优化电路参数,为硬件电路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课题的研究预期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创新:
1.提出一种基于lc谐振的蓄电池均衡电路拓扑结构:与传统的均衡电路相比,该拓扑结构具有均衡效率高、速度快、成本低等优点。
2.设计一种基于电压差值的闭环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可以实现对均衡电路的精确控制,提高均衡效果。
3.研制一种基于lc谐振的通信电源蓄电池均衡电路样机:该样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刘凯,张承慧,李武华,等. 基于lc谐振和变压器耦合的动力电池均衡系统[j]. 电源技术,2020,44(06):1054-1057 1062.
2. 董超,朱海明,周乐明,等. 基于lc谐振和变压器耦合的电池组均衡策略[j]. 电源技术,2021,45(07):1291-1295.
3. 刘畅,王睿,谢少军. 基于全桥llc谐振变换器的动力电池均衡电路设计[j]. 电源技术,2022,46(07):1355-1358 1364.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