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凤凰国际书城深基坑(二层地下室,挖深11.5m)支护设计开题报告

 2023-07-19 08:07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

文 献 综 述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1世纪将出现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的高潮[1]。万丈高楼平地起,对于所有类型的高层建筑,基坑工程方面的问题都是重中之重。基坑工程是集地质工程、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和岩土测试技术等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其中既涉及场地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和土体的强度与稳定,又涉及支护结构的内力、变形以及土与结构的共同作用,同时还涉及环境影响评价等系列问题。基坑支护技术是为了保证地下结构安全施工以及周围环境的稳定采取的一系列加固支护措施。高层建筑的出现与发展催生了深基坑技术,深基坑技术的价值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基坑边坡中应用支护技术能够将发生坍塌、塌陷等问题的概率降低,有助于提升边坡土体的整体性和工程质量,避免对施工进度、安全等产生影响。在深基坑施工时为了保证作业安全还要充分做好排水、截水措施,避免水体影响基坑稳定[2]

随着我国城市高层建筑的大量兴建,建筑越来越呈现出向高空和地下发展的趋势,高层建筑的兴建和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促进了基坑支护的发展。由于城市土地利用对提高容积率的需要,以及建筑结构和功能上的要求,地下工程已由过去的一层发展到三层、四层,开挖深度也由过去的4m左右发展到目前的十几米。

在进行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基坑支护设计和质量对施工进度、安全具有较大影响,所以必须要加大对基坑支护设计的重视力度。第一,基坑支护自身具有良好的保护性能,能够保证基坑四周的土体始终处于稳定状态,同时还能够进一步满足地下环境施工保留充足的活动空间,换句话说,其也是地下空间施工的必要条件[3]; 第二,基坑支护还能够保障四周相邻建筑物、地下管线等多种地下设施在施工期间不受损害,其中包括基坑坑壁土体变形、地表面及地下土体出现垂直或水平位移等情况,能够将以上情况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第三,基坑支护能够通过截水、降水和排水等措施,保证基坑工程施工作业面保持在地下水位以上,能够有效避免水量过多对地下施工造成消极影响。因此,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对基坑支护进行优化设计,同时还要对诸多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量,比如建筑施工场地的周边环境、地质水文情况、人流密集程度等,切实突出基坑支护设计在城市地下工程中的重要意义。

1.2 基坑工程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基坑支护技术在岩土工程领域是一个实践性很强而又富有变化的课题,近些年来随着建设规模的扩大和地下空间资源的改造、利用,基坑支护技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和突破,并在工程实践中得以广泛应用[4]。,以下将针对基坑工程中几个重要方面及其相关内容来阐述其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1.2.1 支护类型

(1)排桩:一般而言,若房屋建筑的地下空间和现场地质条件具有复杂性,应优先选择灌注桩、钢板桩之类的排桩支护。对于城市房屋建筑来说,在施工过程中既要采用灌注桩还要同时搭配使用其他类型的深基坑支护技术。总体来看,排桩支护在城市房屋建筑中的使用率较高[5]

(2)地下连续墙:地下连续墙主要是在基坑四周修建的具备一定厚度的钢 筋混凝土封闭墙体结构,可将其当作建筑基础的外围结构,也可当作基础基坑临时性的维护墙体结构。地下连续墙的止水性较好,可以承担垂直方向所施加的荷载,刚性较大,可以承担土压力和水压力水平方向的荷载,因为其所具备的这些特点,所以地下连续墙具备挡土、承重和抗渗性,属于一种多功能深基坑支护结构,对相邻建筑的影响非常小。对于 施工形状没有明确要求,而且墙体深度也较好掌控,可建设刚度较大的墙体 ;所需机械设备非常多,造价较高;对于泥浆的配置有较高的要求,还需预先建设泥浆回收重复使用设施如把地下连续墙当作建筑物基础结构墙体那么造价相对会低一些 ;可与锚杆相配合使用,也可单独在基坑内当作支撑来使用。对地质有良好的适应性,各种土质都可使用,尤其是对于软土地质来说更适合施工过程中的噪音和振动相对薄弱,较适合在对环境要求较苛刻的地区使用,特别适合与建筑物相邻较近的工程[6]

(3)土钉墙: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用于土体开挖和边坡稳定的一种支护结构,由随基坑开挖分层设置的、纵横向密布的土钉群、喷射混凝土面层及原位土体组成。土钉墙适用于地下水位较低或者因为水位下降之后存在大量粘性土以及一些土质较为松散的地区。土钉墙具有经济效益良好、耗时较短、占用场地小等优势,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分层开挖基坑时务必防止基坑边坡失去稳定性。在实际应用中,土钉墙一般和其他构件联合使用,形成复合土钉墙。

(4)重力式水泥土挡墙:重力式水泥土挡墙由水泥土桩相互搭接成格栅或实体的重力式支护结构,可单独使用,在受到某些限制时也可与灌注桩、预制桩和钢板桩等结合使用。水泥土挡墙依靠墙体自重、墙底摩阻力和墙前被动土压力来稳定墙体,以满足墙体整体稳定、隆起稳定、倾覆稳定、滑移稳定并控制墙体的变形。水泥土挡墙工艺无需设内支撑,便于挖土,但侧向变形较大,尤其是挖深超5 m的基坑,墙顶水平位移常常达到几十厘米,不适用于有外界环境控制要求的场地[7]

(5)双排桩:双排桩支护结构具有较大的侧向刚度,可有效限制支护结构的变形,其支护深度比一般支护结构深,同时有不设支撑、受力条件和整体稳定性好以及节约造价等优点,逐渐成为深基坑支护结构的优选方案之一[8]

1.2.2 地下水控制措施

(1)止水:①高压旋喷桩: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是通过高压旋转喷嘴将水泥浆液转化为20MPa~40MPa 的高速流体通过预成孔注入至土层内部与土体混合,形成坚硬的柱状固结体。该法的优势主要在于施工占地小、噪音污染小,但其造价高且会对环境产生破坏。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应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9];②水泥土搅拌桩:水泥土搅拌桩止水帷幕是在基坑深处将水泥浆液与地基土按照特定的配比,通过工程机械强行搅拌所产生的固结体,其能起到预防地下水入渗和支护基坑的作用。该法的优势主要在于施工占地小、噪音污染小、成本低[10];③地下连续墙:地下连续墙止水帷幕兼具支护效果好与防渗效果好等优势。传统施工工艺对止水效果、垂直度和质量较难控制,坚硬复杂地质条件下更加存在施工效率低的弊端。目前常采用CSM TRD地下连续墙技术,这能够较好地解决高水位地质条件下止水、抗渗和深基坑大粒径卵石层基坑支护连续成墙的难题。TRD工法是一种新型的地下水泥土连续墙施工方法, 即通过切割链具对原状土体进行竖向和横向切割,并将土体与水泥浆液搅拌均匀,从而形成一定厚度的水泥土连续墙[11,12]。TRD 工法具有机架低、稳定性好、墙体止水性好以及深度大等优点。TRD工法自2005年引入我国以来,在基坑工程止水帷幕或支护结构中逐步开始推广应用。而CSM工艺将液压铣槽机和深层搅拌技术进行了有效的结合,是岩土工程施工工艺的一大进步。该设备通过两组铣轮旋转将泥浆与施工现场的土体进行搅动,形成矩形槽段的土体。对比深层搅拌技术,CSM工艺在施工中有以下5个优点:①设备占地较小,移动灵活,施工的速度较快;②削铣能力极强,最大削铣强度可达到140MPa,可以削铣坚硬的地层( 卵砾石地层、岩 层),满足复杂环境施工需求;③削铣精度很高,在铣头内部安装垂直度的监测装置,通过信息化系统对其进行控制,可以保证施工的质量;④可满足大深度的施工,双轮铣的设备主要有导杆式和悬吊式,最大削铣深度分别可达45m和65m,远远优于传统的深层搅拌技术;⑤成墙质量高,墙体强度达1~5MPa,并可以灵活设定劲性材料插入间距[13]

(2)降水:有两种方法,重力式降水和强制式降水,重力式即排水沟和集水井排降水,强制式降水即井点降水。降水类型使用范围见表1-1

表1-1 降水类型及适用范围

降水方法

降水深度(m)

土体渗透系数(m/d)

土层种类

集水沟明排水

5

7~20

 

单级轻型井点

6

0.05~20

粉质粘土、砂质粉土、粉砂、细砂、中砂、粗砂、砾砂、砾石、卵石(含砂粒)

多级轻型井点

20

0.05~20

同上

电渗井点

6~7

0.05

淤泥质土

喷射井点

20

0.05~20

粉质粘土、砂质粉土、粉砂、细砂、中砂、粗砂

管井井点

不限

1~200

粗砂、砾砂、砾石

深井井点

不限

10~80

中砂、粗砂、砾砂、砾石

砂砾渗井

根据下伏导水层的性质及埋深确定

0.1

含薄层粉砂的粉质粘土、砂质粉土、粉砂、细砂;水量不大的潜水、深部有导水层

回灌井点

不限

0.1~200

填土、粉土、砂土、碎石土

1.2.3 土压力的计算 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荷载,主要有土压力和水压力,而土压力时主要荷载,它指的是支护结构后填土自重或外荷载对支护结构产生的侧向压力。土压力随着支护结构可能位移的方向、大小及填土所处的状态分为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和静止土压力。如果支护结构在土压力作用下,不发生变形和位移,墙后填土处于弹性平衡状态,则作用在结构上的土压力成为精致土压力。若支护结构在土压力作用下向强前发生位移,则随着位移增大,墙后土压力逐渐减少,当土体达到极限平衡时,作用在结构上的土压力成为主动土压力。若支护结构在外力作用下向墙后发生位移,则随着位移的增大,墙厚土压力逐渐增大,当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作用在结构上的土压力称为被动土压力。

土压力计算目前常使用的仍然是两个经典土压力理论,即朗肯土压力理论和库仑土压力理论。其中朗肯土压力理论由英国学者朗肯(W.Rankine)于1857年提出,其根据简单条件下半无限空间的应力状态和土体中一点的极限平衡条件导出了主动和被动极限状态下的土压力计算法。库伦土压力理论则是库伦(Charles-Augustin de Coulomb)于1776年根据研究挡土墙墙后滑动土楔体的静力平衡条件,提出了计算土压力的理论。他假定挡土墙是刚性的,墙后填土是无粘性土。当墙背移离或移向填土,墙后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墙后填土是以一个三角形滑动土楔体的形式,沿墙背和填土土体中某一滑裂平面通过墙踵同时向下发生滑动。根据三角形土楔的力系平衡条件,求出挡土墙对滑动土楔的支承反力,从而解出挡土墙墙背所受的总土压力。

当土体位于地下水位以下,计算中需要考虑地下水对土压力的影响,一般对如粘性土及粘质粉土的粘性较强的土采用总应力法,水压力、土压力合算;而对于碎石土、砂土、砂质粉土采用水压力、土压力分算。

1.2.4基坑工程监测

基坑监测是基坑工程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指在基坑开挖及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基坑岩土性状、支护结构变位和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进行各种观察及分析工作,并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预测进一步施工后将导致的变形及稳定状态的发展,根据预测判定施工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的程度,来指导设计与施工,实现所谓信息化施工[12]

基坑监测主要包括:支护结构、相关自然环境、施工工况、地下水状况、基坑底部及周围土体、周围建(构)筑物、周围地下管线及地下设施、周围重要的道路、其他应监测的对象。

目前在大多数建筑工程的深基坑项目作业中,人工监测方式仍然是深基坑项目监测的主流。从实际效果上看,传统人工监测方式存在着数据采集时间间隔过长、人力资源消耗过大、信息数据反馈速度慢、无法对基坑支护体系的力变形变形成连续监测等严重不足。而且深基坑监测本身就由于其工程危险性,受到了测量器材精度制约与场地气象环境制约等,无法很好地对工程内部情况进行精准测量。在这样的局面下,依靠现代化设备与信息化技术的深基坑自动化监测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13]。目前深基坑自动化监测主要有以下发展方向:基坑支护体系自动化监测体系,利用密集点式和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来实施深基坑的自动化系统监测;光纤传感自动化监测体系,利用光纤传感信号的灵敏度与精确度 来对深基坑工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数据收集与反馈,在目前的建筑工程应用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监测数据可视化处理技术,可以将独立的监测点进行串联,建立监测点(孔)的平面、 空间、时间、工况等综合因子的五维变化立体模型。这种监测方式更加直观地显示了深基坑工程的整体运行建设情况,也有效地克服了传统人工监测所导致的监测信息碎片化、零散化的缺陷,有效提高了监测信息分析的水平和效率[14]

1.4 基坑支护新技术

1.4.1施工新技术发展状况

我国建筑行业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得到进一步优化,当前建筑工程逐渐朝着大型化、多功能化方向发展,这就导致基础工程逐渐朝着更深层次发展,深基坑技术也应运而生。深基坑技术能够将土建基础工程施工安全性全面提升,能够进一步提高土建工程的整体可靠性。为此,应当在明确深基坑支护的类型基础上,加强深基坑支护技术管理,提升施工技术水平,确保土建工程施工整体质量安全[15]

对于深基坑支护技术而言,其在实际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应用较为广泛,并且是其中最为关键的辅助施工技术。深基坑支护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建筑自身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同时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质量,将直接与建筑整体的安全性有所关联。此外,对于传统深基坑支护技术来说,其主要由井点降水以及钢板桩所构成,并且施工作业也会显得更加便捷,有助于施工效率的提高。同时,随着我国对于高层建筑需求的进一步增加,对于深基坑支护技术也提出了更多、更严格的要求,所以积极的探究新的深基坑支护技术,对于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型钢水泥土搅拌墙技术(SMW工法): SMW 工法桩是采用三轴搅拌桩机成桩,采用水泥浆液与地基土进行强制均匀搅拌,内插型钢作为主要受力构件,以具有一定强度的水泥土桩体作为截水帷幕的复合挡土截水结构,是基坑围护结构的一种支护形式。SMW工法桩能够使型钢得到循环使用,降低施工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符合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SMW工法桩具有周边环境影响小、防渗性能 好、环保节能、运用范围广、工期短、成本节约等特点[16]

(2)旋喷搅拌加筋桩支护技术:通过水泥土搅拌斜桩,在坑壁四周土中形成三维空间梁系,支承上部土体荷载和水平土压力;由于高压水泥浆的渗透、压密和搅拌,对原土体改良和加固,大大提高了土体力学性能,减小了土体主动土压力;通过水泥土与加筋体的粘合,水泥土斜桩与桩周地层的咬合,从而将加筋体与地层牢牢地结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土 体的自承载能力;对斜向加筋体施加预应力,可有效地控制土体和结构的变形及位移;垂直加筋搅拌桩面层和斜向加筋水泥 土斜锚桩形成土中三维空间梁系围护结构。其围护结构是集挡土、防水、承载于一体的重力式挡土墙结构,其稳定性将不再 需要内支撑来提供作用力,并为在深基坑中进行地下结构施工提供开敞的空间[17]

1.4.2施工新技术展望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的今天,民众对于环境保护方面有着更高的关注,所以今后建筑工程将会逐渐朝着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同时,对于深基坑支护技术来说,其也要与建 筑工程的发展方向一致,努力将深基坑支护技术变得更加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并且将与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对于深基坑支护技术今后的发展是十分关键的。

参考文献

[1] 钱七虎. 迎接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高潮[J]. 岩土工程学报, 1998, 20(1):112-113.

[2] 田智慧.土建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运用[J].绿色环保建材,2021(02):127-128.

[3] 李顺群,柴寿喜.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改革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0, (19):133-135.

[4] 孙超,郭浩天.深基坑支护新技术现状及展望[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8,35(03):104-117.

[5] 黄建中.土建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运用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9(12):164-165.

[6] 杨帆.浅谈地下连续墙施工质量控制要点[J].居舍,2021(03):46-47 61.

[7] 陈梦.型钢-水泥土复合重力式挡墙协同工作的变形特性分析[J].岩土工程技术,2021,35(01):7-11.

[8] 张富军.双排桩支护结构设计计算方法探讨[J].四川建筑,2020,40(05):241-243.

[9] 李哲琳,白志华,刘露超,等.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在人民日报社报刊综合业务楼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14,(6):12-14.

[10] 韩灵梅.深层水泥土搅拌桩止水帷幕施工浅析[J].山西建筑,2006,32(24):102-103.

[11] 深基坑止水帷幕TRD工法与SMW工法应用分析[J].管锦春.施工技术.2016(15)

[12] TRD工法在紧邻地铁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J].谢兆良,李星,叶锡东.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5(S1)

[13] 杨绪辉.CSM工艺施工质量控制[J].水利技术监督,2020(04):9-11 78.

[14] 肖平.地下连续墙在地铁周边基坑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1):3664,2254.

[15] 基坑监测[J].北方建筑,2020,5(03):12.

[16] 张琳敬.深基坑工程自动化监测关键技术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07):60.

[17] 许余亮.深基坑工程中自动化监测技术的应用 [J].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8(04):166-171 19.]

[19] 刘剑平,朱浮声,王青. 深基坑支护理论与应用[M]. 冶金工业出版社,2013.

[19]李卫平,朱义龙,邓远见.SMW工法桩施工技术[J].云南水力发电,2020,36(09):140-143.

[20] 张智鹏.深基坑支护技术现状及发展展望[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30):88.

2. 研究的基本内容、问题解决措施及方案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

2.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

2.1研究的主要内容

根据设计基坑的图纸情况及其使用任务和性质,确定支护方案。在此基础上,结合周围环境条件与主要技术指标的应用,进行基坑支护方案的设计与比较,确定最优支护方案,考虑一个合理可行并且在经济、施工难易、安全稳定性上都相对最优的支护方案。

设计内容包括:结合拟建场地的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条件,进行各种方案的比选,选择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施工方便的深基坑支护方案;深基坑支护的设计计算包括抗倾覆、抗隆起、抗滑移、抗管涌和整体稳定性验算;选择合理的止水方案,进行止、降水的设计计算;、提出基坑开挖和地下室施工的监测内容和控制标准;绘制基坑支护设计和降、排水设计、支撑、围檩、立柱桩、降水井平面布置图、剖面图、大样图;

2.2 基坑支护资料收集

⑴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基坑支护设计和止、降水设计参数;

⑵建筑红线、地下室边线的平面图及基础结构设计图,建筑场地及其附近的地下管线、地下埋设物的位置、深度、结构形式及埋设时间;

⑶基坑附近的地面堆载及大型车辆的动、静荷载情况;

⑷邻近已有建筑的位置、层数、高度、结构类型、完好程度、已建时间及基础类型、埋置深度、主要尺寸、基础距基坑上口周边的静距离等;

⑸基坑周边的地面排水情况,地面雨水与污水、上下水管线排入或漏入基坑的可能性;

⑹已有相似支护工程的经验性资料。

2.3 工程概况

2.3.1 项目简介

盐城凤凰国际书城项目位于江苏省盐城市世纪大道与解放南路交界处。拟建项目地面以上分为6个单体。其中公寓式办公、办公楼为24层,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3栋住宅为33层,采用剪力墙结构;单柱承载力为30000kN,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3500kN。裙房为5层(30m),采用框架结构体系,基本柱网为8.4m8.4m,单柱承载力为8000kN。地下室二层,开挖深度11.50m。拟建建筑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建筑抗震设防分类为重点设防类(乙类),场地设计整平标高约为3.30m。

2.3.2 基坑周边环境条件

(1)基坑北侧:基础边线距用地红线最近处约15.0m,距世纪大道路牙最近处约21.0m。市政管线:给水管:直径800mm,基础边线距管线中心最近处约19.4m;雨水管:直径500mm,基础边线距管线中心最近处约23.8m;电缆:基础边线距管线中心最近处约21.0m;通信:基础边线距管线中心最近处约23.2m。

(2)基坑东侧:基础边线距用地红线最近处约22.0m,距解放南路路牙最近处约24.0m。市政管线:给水管:直径500mm,基础边线距管线中心最近处约19.4m;雨水管:直径400mm,基础边线距管线中心最近处约23.8m;煤气管:世纪大道与解放南路交汇处有一煤气管道接口;通信:基础边线距管线中心最近处约23.2m。

(3)基坑南侧:基础边线距用地红线最近处约3.3m,距规划道路路牙最近处约3.3m,距新都花园住宅楼(7层住宅,沉管灌注桩基础)最近处约32.4m。

(4)基坑西侧:基础边线距用地红线最近处约9.2m,距规划道路路牙最近处约12.4m,距丽都怡园住宅楼(7层住宅,钻孔灌注桩基础)最近处约42.0m。

(5)基坑东北角:基础边线距用地红线最近处约6.5m,距绿地边线最近处约6.5m。

2.3.3 土层信息

勘探深度内揭示的土层分为4个工程地质大层,其中①层主要为近5年以来的人工堆填物;②层为全新世沉积土层,以新近期软弱土体为主,岩性主要为粉土、粉砂和黏性土;③层和④层为更新世沉积土层,岩性主要为粉土、粉砂和黏性土。各土层分布、状态、特征等见表2-1,基坑支护设计参数见表2-2。

表2-1 土层分层描述一览表

层号

地层名称

颜色

状态

特征描述

底板埋深(m)

厚度(m)

 

 

最小/最大

最小/最大

素填土

灰褐色

松散

主要由黏性土、粉土组成,含少量碎石、植根等杂物。局部夹淤质填土。具淤嗅。不均匀。填龄小于5年。全场分布。

2.00/.3.70

2.00/3.70

灰 色

②1

粉 土

灰黄色

中密

湿,含铁质染斑,夹少量团块状粉质黏土、夹粉砂。干强度低,韧性低,摇振反应中等。

3.50/5.50

0.40/2.50

 

 

黄灰色

密实

②2

淤泥质

灰 色

流塑

局部软塑,夹层面~薄层状粉砂,层理发育。含腐植物碎片。干强度中低,韧性中低,无摇振反应中等。全场分布。

10.00/12.00

5.00/8.00

 

粉质黏土

②3

粉砂夹粉土

灰黄色

中密

饱和,含少量腐植物碎片,夹少量层面~薄层状粉质黏土,具层理。含云母碎片。

23.40/26.30

6.50/14.80

黄灰色

②3A

粉砂夹粉土

灰 色

稍密

饱水,含少量腐植物碎片,夹层状粉质黏土,层理很发育。含云母碎片。场地东北部缺失。

16.60/23.50

0.70/7.50

③1

粉质黏土

灰黑色

可塑

夹少量团块状粉砂。干强度高,韧性高,无摇振反应。

27.30/29.50

1.90/5.50

硬塑

③2

黏 土

灰黄色

硬塑

质较纯。干强度高,韧性高,无摇振反应。

31.00/33.80

2.70/5.60

③3

粉质黏土

灰黄色

可塑

局部软塑,夹钙质结核,含量约5%,直径一般3~5cm,局部达10cm以上。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摇振反应中等。

33.00/38.70

0.50/7.20

 

夹粉土

③4

粉质黏土

黄灰色

软塑

夹少量层面~薄层状粉砂,具层理。干强度中高,韧性中高,无摇振反应。

40.10/42.00

2.10/5.20

窗体底端

可塑

表2-2 基坑支护设计参数

层号

土层名称

重度

固结快剪(标准值)

渗透系数(建议值)

黏聚力

黏聚力

水平渗透

垂直渗透

γ

C

φ

Kh

Kv

kN/m3

kPa

cm/s

cm/s

素填土

17.5

8

10

510-4

510-4

②1

粉 土

19

11

18.8

510-4

210-4

①2

淤泥质粉质黏土

17.1

9

13.8

510-6

310-6

②3

粉砂夹粉土

19.1

3

30.7

810-3

510-3

②3A

粉砂夹粉土

18.8

5

18.5

510-3

310-3

③1

粉质黏土

19.3

39

22.4

510-7

410-7

2.3.3 支护类型选

根据本工程的周边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基坑开挖深度等因素的综合考虑,拟采用排桩支护,同时采用搅拌桩做止水帷幕,坑内管井降水。

2.4 主要计算内容

(1)土压力

1 支护结构外侧的主动土压力强度标准值、支护结构内侧的被动士压力强度标准值宜按式(2.4.1-1)~(2.4.1-4)计算(图 2-2) :

(2.4.1-1)

1)对地下水位以上或水土合算的土层

(2.4.1-4)

(2.4.1-2)

(2.4.1-3)

式中: 支护结构外侧,第 层土中计算点的主动士压力强度标准(kPa),当 0时,应 = 0;

分别为支护结构外侧、内侧计算点的土中竖向应力标准值(kPa) ,按《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第3.4.5条计算;

分别为第 层土的主动土压力系数、被动土压力系数;

分别为第 层土的站聚力 (kPa) 、内摩擦角();按《建筑基坑支

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第3. 1. 14 条的规定取值;

支护结构内侧,第 层土中计算点的被动土压力强度标准值( )。

2) 对于水土分算的土层

(2.4.1-6)

(2.4.1-5)

式中: 分别为支护结构外侧、内侧计算点的水压力(kPa);对静止地下水,按《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第3.4.4条的规定取值;当采用悬挂式截水帷幕时,应考虑地下水从帷幕底向基坑内的渗流对水压力的影响。

3)土中竖向应力标准值应按式(2.4.1-7)、(2.4.1-8)计算:

式中 : 分别表示支护结构外侧、内测计算点,由土的自重产生的竖向应力标准值(kPa) ;

支护结构外侧第j个附加荷载作用下计算点的土中附加竖向应力标准值 (kPa),应根据附加荷载类型,按《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第3.4.6 条~第3.4.8条计算。

(2)桩的内力

因为基坑较深,所以不建议采用悬臂桩。应设置支撑甚至可以设置多道支撑,在这里先考虑单支点桩支护的计算方法,本基坑拟采用等值梁法。

桩入坑底土内可当作端弹性嵌固另一端简支的梁来研究。档墙两侧作用着分布荷载,即主动土压力与被功土压力,如图2-3a所示。在计算道程中所要求出的是桩的入土深度、支撑反力及跨中最大弯矩。

单支撑挡墙下端为弹性嵌固时,其弯矩图如图2-3c所示,若在得出此弯矩图前已知弯矩零点位置,并于弯矩零点处将粱(即桩)断开以简支计算,则不难看出所得该段的弯矩图将同整梁计算时一样,此断梁段即称为整梁该段的等值梁。对于下端为弹性支撑的单支撑挡墙其净土压力零点位置与弯矩零点位置很接近,因此可在压力零点处将板桩划开作为两个相联的简支梁来计算。这种简化计算法就称为等值梁法,其计算步骤如下

①根据基抗深度、勘察资料等,计算主动土压力与被动土压力,求出土压力零点B

的位置,按式(2.4.1-9)计算B点至坑底的距离u值:

(2.4.1-9)

② 由等值梁AB根据平衡方程计算支撑反力RaB点剪力QB

(2.4.1-10)

(2.4.1-11)

③由等值梁BG求算桩的入土深度,取 ,则

(2.4.1-12)

由上式求得

(2.4.1-13)

由上式求得x后,桩的最小入土深度可由式(2.4.1-14)求得:

(2.4.1-14)

如桩端为一般的土质条件,应乘系数1.1~1.2,即

(2.4.1-15)

④由等值梁求算最大弯矩Mmax值。

⑤在计算得到截面最大弯矩Mc 和最大剪力Vc 的计算值后,按下列公式计算支点力设计值Td、弯矩设计值M 和剪力设计值V:

(2.4.1-16)

(2.4.1-17)

(2.4.1-18)

由设计值即可进行截面承载力计算。

(3)桩的配筋

根据计算得到的支点力设计值Td、弯矩设计值M和剪力设计值V,可以计算截面承载力,进行桩的配筋计算。

(4)圈梁、围檩配筋

(5)整体稳定性验算

(6)抗隆起、倾覆验算

1) 抗隆起验算

在软粘土地区,如挖土深度大,可能由于挖土处卸载过多,在墙后土重及地面荷载作用下引起坑底隆起。为此,需要进行抗坑底隆起验算。坑底隆起稳定性验算可按式(2.4.1-19)~式(2.4.1-21)(普朗德尔极限平衡理论法)进行(图2-4):

(2.4.1-19)

(2.4.1-20)

(2.4.1-21)

式中:Kb 隆起安全系数;安全等级为一级、二级、三级的支护结构,Kb分别不应小于1.8、1.6、1.4;

分别为基坑外、基坑内挡土构件底面以上土的天然重度 (kN/m3 );

对多层土,取各层土按厚度加权的平均重度;

挡土构件的嵌固深度 (m) ;

基坑深度 (m) ;

地面均布荷载 (kPa) ;

承载力系数;

分别为挡土构件底面以下土的蒙古聚力 (kPa) 、内摩擦角()

按《建筑基坑支护规程》JGJ120-2012第 3.1.14 条的规定取值。

当挡土构件底面以下有软弱下卧层时,坑底隆起稳定性的验算部位尚应包括软弱下卧层。软弱下卧层的隆起稳定性可按上式验算,但式中的 应取软弱下卧层顶面以上土的重度(图2-4) ,ld应以D代替。

注:D 为基坑底面至软弱下卧层顶面的士层厚度 (m)。

2) 抗倾覆验算

水泥土挡墙如截面、重量不够大,在墙后推力作用下,会绕某一点产生整体倾覆失稳。为此,需要进行抗倾覆验算。倾覆稳定性验算可按式(2.4.1-22)进行:

(2.4.1-22)

式中:Mp被动土压力及支点力对桩底的弯矩;

Ma主动土压力对桩底的弯矩。

(7) 地下渗流稳定性验算

坑底以下有水头高于坑底的承压水含水层,且未用截水帷幕隔断其基坑内外的水力联系时,承压水作用下的坑底突涌稳定性应符合式(2.4.1-23)规定:

(2.4.1-23)

式中: 突涌稳定安全系数; 不应小于1.1;

承压水含水层顶面至坑底的土层厚度 (m) ;

承压水含水层顶面至坑底土层的天然重度 (kN/m3);对多层土,取土层厚度加权的平均天然重度;

承压水含水层顶面的压力水头高度 (m) ;

水的重度(kN/m3)。

在砂性土地区,当地下水位较高、坑深很大时,挖土后在水头差产生的动水压力作用下,地下水会绕过支护墙连同砂土一同涌入基坑。为此,需要进行抗管涌验算。管涌稳定性验算可按式(2.4.1-24)进行:

(2.4.1-24)

式中: 侧壁重要性系数;

土的有效重度(kN/m3);

水的重度(kN/m3);

地下水位至基坑底的距离(m);

D 桩(墙)入土深度(m)。

(8)止水帷幕的桩型、桩长设计和抗渗验算

1)止水帷幕桩型和桩长

止水帷幕的厚度应该满足基坑的防渗要求,且止水帷幕的渗透系数宜小于1.010-6cm/s。

落底式竖向止水帷幕应插入下卧不透水层,其插入深度可以按式(2.4.1-25)计算:

(2.4.1-25)

式中:l帷幕插入不透水层的深度(m);

hw作用水头(m);

b帷幕宽度(m)。

当止水帷幕未插入不透水层,其嵌固深度应满足抗渗透稳定条件,其嵌固深度可以按式(2.4.1-26)计算:

(2.4.1-26)

式中:hwa坑外地下水位(m);

H 基坑深度(m)。

(2.4.1-27)

则桩长L可以按下式计算:

L=l x或L=h hd

式中:x不透水层层顶深度(m)。

当地下水含水层渗透性较强,厚度较大时,可采用悬挂式竖向止水与坑内井点降水相结合或采用悬挂式竖向止水与水平封底相结合的方案。

止水帷幕的施工方法、工艺和机具的选择应根据现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施工条件等综合确定。施工质量应满足《建筑地基处理规范》JGJ79-2002的有关规定。

2)抗渗验算

当止水帷幕未插入不透水层时,还应进行抗渗验算,可以按基坑抗管涌验算进行。

(9)混凝土支撑和立柱桩的设计

(10)降水设计

1 基坑涌水量计算

1)均质含水层潜水完整井

a.基坑远离边界时

(2.4.1-28)

式中:Q基坑涌水量m3/d;

k渗透系数m/d;

H潜水含水层厚度(m);

S基坑水位降深(m);

R降水影响半径(m);

基坑等效半径(m)。

b.岸边降水时

(2.4.1-29)

( )

c.当基坑位于两个地表水之间或位于补给区与排泄区之间时

(2.4.1-30)

(2.4.1-31)

d.当基坑靠近隔水边界

( )

2)均质含水层潜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

a.基坑远离边界时

(2.4.1-32)

b.近河基坑降水,含水层厚度不大时

( )(2.4.1-33)

c.近河基坑降水,含水层厚度很大时

( ) (2.4.1-34)

( ) (2.4.1-35)

3)均质含水层承压水完整井涌水量

a.当基坑远离边界时

(2.4.1-36)

式中:M承压含水层厚度(m)

b.当基坑位于河岸边时

( ) (2.4.1-37)

c.当基坑位于两个地表水之间或位于补给区与排泄区之间时

(2.4.1-38)

4)均质含水层承压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

(2.4.1-39)

a.均质含水层承压~潜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

(2.4.1-40)

2 等效半径

当基坑为圆形时,基坑等效半径应取为圆半径,当基坑为非圆形时,等效半径可按下列规定计算:

1)矩形基坑等效半径

(2.4.1-41)

式中:a、b分别为基坑的长、短边(m)。

2)不规则块状基坑等效半径

(2.4.1-42)

式中:A基坑面积(m)。

3 降水影响半径

降水井影响半径宜通过试验或根据当地经验确定,当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二、三级时。

潜水含水层:

(2.4.1-43)

承压含水层:

(2.4.1-44)

式中:R降水影响半径(m);

S基坑水位降深(m);

k渗透系数(m/d);

H含水层厚度(m)。

4 降水

降水井宜在基坑外缘采用封闭式布置,井间距应大于15倍井管直径,在地下室补给方向应适当加密;当基坑面积较大、开挖较深时,也可在基坑内设置降水井。

降水井的深度应根据设计降水深度、含水层的埋藏分布和降水井的出水能力确定。设计降水深度在基坑范围内不宜小于基坑地面以下0.5m。

降水井的数量n可按式(2.4.1-45)计算:

(2.4.1-45)

式中:Q基坑涌水量(m3/d)

q设计单井出水量

设计单井出水量可按下列规定确定:

1)井点出水能力可按36~60m/d确定;

2)真空喷射井点出水量可按下表确定

喷射井点设计出水量

型号

外管

直径

(mm)

喷射管

工作水

压力

(MPa)

工作水

流量

(m/d)

设计单井出水流量

(m/d)

适用含水层

渗透系数

(m/d)

喷嘴

直径

(mm)

混合室

直径

(mm)

1.5型并列式

38

7

14

0.6~0.8

112.8~163.2

100.8~138.2

0.1~5.0

2.5型圆心式

68

7

14

0.6~0.8

110.4~148.8

103.2~138.2

0.1~5.0

4.0型圆心式

100

10

20

0.6~0.8

230.4

259.2~388.8

5.0~10.0

6.0型圆心式

162

19

40

0.6~0.8

720

600~720

10.0~20.0

3)管井的出水量q(m/d)可按式(2.4.1-46)经验公式确定:

(2.4.1-46)

式中: 过滤器半径(m);

l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m);

k含水层渗透系数(m/d)。

过滤器长度宜按下列规定确定:

1.真空井点和喷射井点的过滤器长度不宜小于含水层厚度的1/3;

2.管井过滤器产度宜与含水层厚度一致。

群井抽水时,各井点单井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可按下式验算:

(2.4.1-47)

单井井管进水长度yo,可按下列规定计算:

1)潜水完整井:

(2.4.1-48)

(2.4.1-49)

式中: 圆形基坑半径(m);

管井半径(m);

H潜水含水层厚度(m);

基坑等效半径与降水井影响半径之和(m);

R降水井影响半径(m)。

2)承压完整井:

(2.4.1-50)

式中:H'承压水位至该承压含水层底板的距离(m);

M承压含水层厚度(m)。

当过滤器工作部分长度小于2/3含水层厚度时应采用非完整井公式计算。若不满足上式条件,应调整井点数量和井点间距,再进行验算。当井距足够小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考虑基坑内布井。

基坑中心水位降水计算可按下列方法确定:

① 块状基坑降水深度可按下式计算:

a.潜水完整井稳定流:

(2.4.1-51)

b.承压完整井稳定流:

(2.4.1-52)

式中:S 在基坑中心处或各井点中心处地下水位降深(m);

r1r2r3r4 各井点距基坑中心或各井中心处的距离(m)。

② 对非完整井或非稳定流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计算方法;

③ 计算出的降深不能满足降水设计要求时,应重新调整井数、布井方式。

在降水漏斗范围内因降水引起的计算沉降量可按分层总和法计算。

2.8 图纸及张数

(1)基坑周边环境信息图(1A2)

(2)基坑支护平面布置图(2A2)

(3)基坑支护结构、止降水结构剖面图(1A2)

(4)基坑支护结构大样图、节点大样图(1A2)

(5)基坑开挖监测点平面布置图(1A2)

2.9 进度安排

第5周 基坑支护和止水、降排水方案的比选;

第6~10周 基坑支护和止水、降排水的设计计算;

第11~13周 基坑支护设计各图件的绘制;

第14~15周 编写基坑支护设计报告、施工组织设计文件;

第16周 检查、复核,准备答辩。

1

1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

指导教师意见:

1.对文献综述的评语:

2.对本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和对设计(论文)结果的预测: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所在专业审查意见:

负责人:

年 月 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