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对汽车电子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驾驶领域,对功率器件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硅基功率器件已经难以满足这些需求,而以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为代表的第二代半导体材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性能瓶颈,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
金刚石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具有超宽禁带宽度、高载流子迁移率、高击穿电场和优异的热导率等优点,在汽车电子领域,尤其是高频、高温、高功率应用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金刚石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半导体材料,其掺杂性能的研究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在金刚石掺杂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特别是在氮(n)掺杂金刚石的制备、表征和应用方面。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1. 主要内容
本研究将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对汽车电子应用中第三代半导体金刚石的掺杂性能进行系统研究,主要内容包括:
1.金刚石晶体结构和电子性质:首先,构建完美金刚石晶体结构模型,并对其进行结构优化和能带结构计算,分析其电子性质,为后续掺杂研究奠定基础。
2.不同掺杂元素对金刚石性能的影响:研究氮(n)、硼(b)、磷(p)等常见掺杂元素对金刚石晶格结构、电子结构、光学性质和热力学性质的影响。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理论计算与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密度泛函理论(dft)为基础,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软件(如vasp、quantumespresso等)进行模拟计算。
具体步骤如下:
1.理论学习与文献调研:系统学习密度泛函理论、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金刚石材料性质等相关知识,并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金刚石掺杂研究现状,明确研究目标和内容。
2.计算模型构建:根据研究目标,构建合理的计算模型。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
1.系统性:本研究将系统研究不同掺杂元素、掺杂浓度和掺杂方式对金刚石性能的影响,并结合汽车电子应用背景,分析不同掺杂类型金刚石的潜在应用价值。
2.理论深度:本研究将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从原子尺度揭示金刚石掺杂的微观机制,建立掺杂元素、掺杂浓度、掺杂方式与金刚石性能之间的关系。
3.应用导向:本研究将结合汽车电子领域对金刚石材料的需求,为实验上制备高性能金刚石基电子器件提供理论指导,推动金刚石材料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应用。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刘新强, 张兴, 刘玉龙, 等. 金刚石在电子器件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 物理学报, 2020, 69(17): 177101.
2. 刘波, 刘冰冰, 姜晓明, 等. 金刚石半导体材料研究进展[j]. 功能材料, 2020, 51(2): 2007-2019.
3. 王立刚, 徐超, 徐现刚, 等. 金刚石薄膜的掺杂研究进展[j]. 人工晶体学报, 2019, 48(1): 148-155.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