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制造业的竞争也愈加激烈,如何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缩短工期,满足客户需求,已经成为离散制造企业的重要问题。本课题基于高级计划与排程APS(Advance Planning and Scheduling),对企业资源进行实时、最优、可靠的规划和调度。通过该技术生成的计划,在达到一些硬性约束的基础上,能实现更多优化。APS是以约束理论(Theory of Constraints,TOC)为基础的一种数字解决方案,可帮助制造商管理生产计划和排程。使用先进的算法来平衡需求和产能,并生成可实现的生产计划。 APS软件可缩短交付周期以满足客户需求,并更容易、更快速地应对意外的生产变化。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此课题所需要解决的有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学习掌握高级计划与排程aps基本研究方法
(2)面向离散制造的aps模型、算法和系统设计框架,解决工厂在工业4.0产业升级所面临的mes/mom(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manufacturing operation management)问题。aps系统可基于optaplanner和java设计实现,具备基本的计划、排程和可视化功能。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随着中国偏好依赖于单个家户的人口属性,家庭的人口规模、收入水平、年龄、文化程度、地域等因素均会影响到消费经济高速发展,商品从市场供应上看呈现整体过剩状态。樊茂清(2007年)提出异质性消费理论和模型,强调了消费行为。如何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缩短工期,满足客户需求,已经成为离散制造企业的重要问题。翁元等(2007年)分析mrpii/erp中的生产计划排程存在以下弱点:计划方式基于固定提前期、系统要求固定的工艺路线、假定无限能力的前提、瓶颈资源不能及时优化等,提出使用aps(advance planning and scheduling)系统,通过计算机和手工并用的方法来进行瓶颈资源的排产。
20 世纪 50 年代,johnson 【1】对两台设备生产排序问题进行研究,得到最优调度的决 策规则,标志着车间排程理论的诞生;50 年代后期,一些研究者通过数学解析优化的方 法对较为特殊、简单的单机排程问题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求解效果;60 年代,研究 人员开始利用更加复杂的数学方法,如整数规划、分支定界、动态规划等方法解决小规模企业面临的生产调度问题;70 年代中期,越民义、韩继业等 【2】人开始通过对 n 个零件m台设备的生产排序问题研究,开启了国内在调度理论研究上的先河;80 年代开始,计算机逐渐小型化,性能优良的个人计算机被开发出来,更大规模的复杂问题有了新的求解工具, 此时,人们受自然界生物、环境的启发,研究出一系列启发式求解算法,学者们尝试利用 这些启发算法来求解车间调度中较为复杂的 np (nondeterministic polynomial)问题。davis 【3】于 1985 年首次引入遗传算法来解决车间作业调度问题,并验证了算法在求解车间调度问题的可行性;laguna 【4】首次利用禁忌搜索算法有效解决车间调度问题;peter 【5】将模拟退火算法引入车间调度问题;之后,更多的启发算法如蚁群算法 【6】、免疫算法 【7】、混 合蛙跳算法 【8】、蝙蝠算法 【9】等被用来解决车间调度问题。 21 世纪以后,研究人员发现各类算法在某些性能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往往单一的 启发式算法求解很多问题时存在一些缺陷,甚至单一智能算法不能解决某些问题,因此, 国内外研究人员开始研究各类算法的融合算法,利用其他算法的某些特性和优势进行算法 融合,生成各类改进算法和混合算法,使得排产问题的求解方式“井喷式”增长。park 【10】 通过优先级规则改变遗传算法的进化方向,提高了算法随机搜索的搜索质量,从而提高算 法效率;liaw 【11】将禁忌搜索法的局部搜索方式加入到遗传算法中,提高了算法在局部空间中的搜索能力,从而提高算法求解质量;张长胜 【12】将粒子群算法中的粒子的能量阀值概念引入遗传算法,提出自适应的混合粒子群进化算法,提高算法搜索效率;张华等人【13】 利用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的退火跳出特性,提高算法求解质量;马筠 【14】将免疫算法 中信息熵的概念引入遗传算法,指导种群选择,提高算法搜索能力;傅卫平 【15】将多色集 合理论引入遗传算法,并通过单层编码表示工件、设备约束,降低编码复杂度,提高求解 质量和效率。
高级计划与排程,是20世纪中期逐步发展起来的先进管理技术,源于制造商们需要一种更好的、实时的、灵活的时间安排和优化计划工具。起初以甘特图、数学规划等数学 方法解决计划问题,甘特图可以通过图表的形式很直观、简便的向人们展示事件的进展, 为人们提高了一种新的管理手段,但如何调度日益复杂的生产活动,人们开始尝试使用数 学规划的方法,并取得的一定效果。80年代后,优化理论和技术以及个人计算机的迅猛发展,人们开始将最优生产技术 (optimized production technology, opt)、约束理论(theory of constraints , toc)、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e resource plann, mrpii)、启发式算法、专家系统等与aps结 合,使高级计划排程得到巨大的发展;与此同时,大型软件公司开始尝试开发自己的aps 系统,市场上出现了众多aps供应商,如creative output mamp;m/mars、numetrix、 chesapeake等众多实力雄厚的公司;80年代后期,出现,部分供应商尝试在自己的aps 系统中加入图形化界面,并不断提高软件的图形运用能力,使图形化界面成为预测、计划、 排程工具的标准,极大的提高了 aps系统的应用性。
4. 研究方案
1. 系统功能结构
系统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如下:
5. 工作计划
2022-2023-1学期:
第15-16周:完成选题,查阅相关中英文资料,进行相关技术的学习;
第17周:与导师沟通进行课题总体规划;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