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背景
2005年,联合国首次提出普惠金融的概念,即在公平原则下,任何人都可以以负担得起的成本轻松获得必要的金融服务。普惠金融旨在打破金融服务的门槛效应,为以前难以获得金融服务的群体提供必要的金融服务,进而提高其生活水平。2018年,中国银保监会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情况报告》,特别指出要加大对三农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在大力推行普惠金融的宏观背景下,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逐渐完善,对金融弱势群体及地区所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其主要表现在日益增长的银行网点数、人均银行存款、金融业服务水平的上升和多元化。即,普惠金融积极推动农村地区发展,为乡村振兴开辟新路径,其对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的积极作用不容小觑。
(2)研究目的及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主要研究内容
目前农村居民消费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而农村居民收入则是促使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跟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还有待提高。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是我国目前信息高速发展的产物,能够促进我国社会各群体和阶层金融服务的提高,对于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
凭借着雄厚的工业基础和改革开放的先发优势,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在我国各经济区域中长期领跑。长三角城市群内部各城市之间不仅经济互补、地理相近、文化相通,且在长期交流发展中,其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因此以长三角为对象,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对全国其他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和乡村振兴工作的推进都极具参考价值和意义。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1)文献研究法,根据研究的课题,通过阅读相关领域的文献,总结归纳国内外学者对于普惠金融与农民增收关系的观点和见解,在吸收和借鉴现有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创新点,完善自己对普惠金融与农民增收关系的理解与分析。
(2)实证分析法,本文运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有时间序列和截面两个维度,以时间序列为基础,取多个截面,在截面上同时选取样本观测值构成样本数据。
步骤:a)分析数据的平稳性;
4. 参考文献
[1] sarma, m., pais, j. financial inclusion and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2011, 23(5): 613~628.
[2] 焦瑾璞,孙天琦,黄亭亭等.数字货币与普惠金融发展——理论框架、国际实践与监管体系[j].金融监管研究,2015,43(07):19~35.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2年9-11月 在指导老师帮助下确定选题并撰写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 2022年11-12月 收集整理资料和相关文献,研读相关的作品
第三阶段 2022年12月 确定论文题目,论文框架及论文提纲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