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背景
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下一阶段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方针。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和实现城乡关系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绿色可持续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
自 2004 年起,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发布十九年,旨在高度重视农村问题。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对长三角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展开研究。
首先对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梳理,理清理论基础;接着构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并且通过熵值法测度出各个城市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其次,选定和处理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对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对于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的协调发展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结果的综合总结与归纳,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章是绪论。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1)文献研究法:收集整理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总结归纳国内外学者对于数字普惠金融的研究,结合我国乡村振兴背景下的讨论,在吸收和借鉴现有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创新点,完善对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之间的理解与分析。
(2)数理统计法:选取一系列维度和指标构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2011-2020年长三角地区各个城市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加以分析得出结论。
(3)实证分析法:根据实际研究内容,确定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增强论文的说服力。
4. 参考文献
[1]徐雪,王永瑜.中国乡村振兴水平测度、区域差异分解及动态演进[J].数量经济技术 经济研究, 2022,39(05):64~83.
[2]蔡兴,蔡海山,赵家章.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9,41(08):91~97.
[3]张挺,李闽榕,徐艳梅.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8,34(08):99~105.
[4]贾晋,李雪峰,申云.乡村振兴战略的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18(11):70~82.
[5]毛锦凰,王林涛.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省域层面的实证[J].统计与决策,2020,36(19):181~184.
[6]陈培彬,谢源,王海平,朱朝枝.福建省乡村振兴实施成效分析及其优化路径——基于 2015—2019 年 9 地市面板数据[J].世界农业,2020(01):98~107.
[7]吕承超,崔悦.乡村振兴发展:指标评价体系、地区差距与空间极化[J].农业经济问题,2021(05):20~32.
[8]沈剑波,王应宽,朱明,王恳.乡村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J].农业工程学报,2020,36(03):236~243.
[9]郑兴明.基于分类推进的乡村振兴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来自福建省 3 县市 6 个村庄的调查数据[J].社会科学,2019(06):36~47.
[10]Mbiti I.,Well D N. Mobile banking: the Impact of M-Pesa in Kenya[Z].Working Papers,2011.
[11]Manyika, J., Lund, Singer, White and Berry (2016). Digital Finance for All;Powering Inclusive Growth in Emerging Economies,pp.1~24.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12]Huang H C., Lin S C. Non-linear finance-growth nexus:A threshold within strumental variable approach[J].Economics of Transition,2009,03:439~466.
[13]Huang Ji kun, Wang yang jie. Pattern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Correlations Affecting Economic Growth and Quality of Life in 222 Countries[J].Politicsamp;amp;Policy,2014,45(1):83 ~104.
[14]Beck T., Brown M. Use of Banking Sercices in EmergingMarkets-Household-Level Evidence.Cepr Discusion Papers,2011.
[15]Robert G.Chambers.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Economic Growth[R].Working Papers from Central Bank of Chile,1984:25~39.
[16]龚贺.空间视角下数字普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分析[J].商讯,2022(01):87~90.
[17]黄益平.关于中国数字金融创新与发展的几个观点[J].金融论坛,2021,26(11):3~5 36.
[18]邱兆祥,向晓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8(01):5~9.
[19]杨倩.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J].质量与市场,2021(03):145~147.
[20]Johnson T G. Entrepreneurship and development finance:keys to rural revitalization[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89,71(5):1324~1326.
[21]Ambreena M J. Eliminating poverty?financial inclusion,access to land,and gender equality in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al[J].Modern Law Review,2010,73(6):985~1004.
[22]Park C Y., Jr R M. Financial Inclusion:New Measurement and Cross-CountryImpact Assessment[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8,9(02):140~160.
[23]Burgess R., Pande R. Do Rural Banks Matter?Evidencefrom the Indian Social Banking Experiment[J]4.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5,95(3):780~795.
[24]马俊,李季刚.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新疆地区为例[J].经济视角,2020(02):71~82.
[25]沈洋,犹雨寒,周鹏飞.通往共同富裕:数字普惠金融的多维减贫效应[J].深圳社会科学,2023,6(01):24~37.
[26]张林.数字普惠金融、县域产业升级与农民收入增长[J].财经问题研究,2021(06):51~59.
[27]陈海龙,陈小昆.“涓滴”还是“极化”: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相对贫困的改善效应[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21,37(07):15~26.
[28]董玉峰,陈俊兴,杜崇东.数字普惠金融减贫:理论逻辑、模式构建与推进路径[J].南方金融,2020(02):64~73.
[29]胡超,孙继国.数字普惠金融是否有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基于 30 个省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04):57~67.
[30]陈俊梁,史欢欢,林影,毛丹.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乡村振兴差异化策略[J].华东经济管理,2021,35(09):21~30.
[31]郝云平,雷汉云.数字普惠金融推动经济增长了吗?-——基于空间面板的实证[J].当代金融研究,2018(03):90~101.
[32]郭峰,王靖一,王芳,孔涛,张勋,程志云.测度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编制与空间特征[J].经济学(季刊),2020,19(04):1401~1418.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年9-11月 在指导老师帮助下确定选题并撰写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 2024年11-12月 收集整理资料和相关文献,研读相关的作品
第三阶段 2024年12月 确定论文题目,论文框架及论文提纲
第四阶段 2024年1-4月 整理写作思路,开始论文写作
第五阶段 2024年4-5月 基本完成论文初稿并交于指导老师审阅
第六阶段 2024年5-6月 根据指导老师意见修改、润色论文
第七阶段 2024年6月 论文定稿并答辩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