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对长三角地区居民消费的影响开题报告

 2023-10-19 10:1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背景

普惠金融是指利用科技手段和现代金融业务模式,以低廉的成本和高效的服务将金融服务普及到更多的人群中。长三角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城市群之一,也是全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长三角地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需求也在逐步增长。同时,长三角地区金融业发展快速,数字化转型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在这种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已经成为了金融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数字普惠金融的普及和发展将会对长三角地区居民的消费产生重要影响。

(2)研究目的及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主要研究内容

普惠金融由联合国提出于2005年,目的是服务于低收入群体,使其共享经济增长的福利。普惠金融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是当前我国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增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

本文以长三角地区为例,研究长三角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消费作为经济发展的一大驱动,是国民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普惠金融作为金融服务的一大板块,对解决实体经济的诸多问题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首先对数字普惠金融与居民消费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然后基于长三角地区2010—2020年面板数据,从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两个方面展开,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效应,构建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最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提出相关建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1)文献研究法,根据研究的课题,通过阅读相关领域的文献,总结归纳国内外学者对于数字普惠金融的观点和见解,在吸收和借鉴现有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创新点,完善自己对长三角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的理解与分析。

(2)实证分析法,本文运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机制检验、稳定性检验等方法,分析和实证上述假设的正确性。

(3)数理统计法,选取一定的维度和指标,以长三角地区的居民消费水平作为研究主体,来分析十年来从长三角三省一市( 江苏、浙江、安徽、上海) 和各分类层面上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从而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 鲁楠.数字普惠金融对长三角地区居民消费的影响分析[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02):6-13.

[2] 李文秀,刘俊杰.数字普惠金融的收入效应与消费不平等——中共二十大报告关于民生福祉视角的阐释[j/ol].金融经济学研究:1-18[2023-02-13].

[3] 吴昌嵘.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基于社会保障调节效应的异质性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23,no.729(01):13-1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2年9-11月 在指导老师帮助下确定选题并撰写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 2022年11-12月 收集整理资料和相关文献,研读相关的作品

第三阶段 2022年12月 确定论文题目,论文框架及论文提纲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