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一跃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但随着人口红利(Demographic dividend)衰减、“中等收入陷阱”(MiddleIncome Trap)风险累积等一系列因素的作用,我国的经济正在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步入“新常态”。 为适应这种变化,除了优化固有的需求管理,迫切需要通过供给侧改革,大力激发微观经济主体活力,增强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新动力。
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自2015年11月提出供给侧改革以来,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的供给侧改革一直被认为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减少金融行业“产能”的供给,比如让一些高风险机构退出;优化金融行业的供给结构,比如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让金融行业的供给与市场需求再平衡。通过金融供给侧改革是金融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
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实施,在给企业带来金融政策、财税政策等机遇的同时,也面对着例如转型发展、技术创新等许多的压力和风险。为了更好地迎接挑战和机遇,企业需要不断完善其自身的信用风险管理。但综观国内外的文献发现,学者对于企业信用管理的影响因素大多从财务指标等微观数据予以分析,少有从宏观政策环境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基于此,本文试图研究分析金融供给侧对企业信用管理的影响,从而寻找二者之间的联系,对企业重视和提高信用管理和更好适应供给侧改革有现实意义。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的基本内容:
1、阐述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定义、内容及实施的必要性。本部分首先提出金融供给侧的背景和含义,然后对其主要内容进行阐述,最后讨论其实施的必要性和方式,主要强调其对企业的影响。
2、阐述企业信用管理的定义、必要性及影响因素。本部分首先分析企业现下面临的信用风险提出企业信用管理的定义及必要性,然后分析其影响因素主要是宏观环境及政策方面。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供给侧改革的国内外相关研究
供给侧改革这个概念由于最早来源于国内,且是自2015年末才开始见诸报端,属于较为新颖的一个领域,目前国外就该项领域所做出的相关研究和文献资料比较少。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目前,供给侧改革已成为国内各种政府工作报告、宏观经济分析、期刊文献研究等出现的高频词汇,也逐渐成为大家关注和讨论的热点话题,成为了国内经济“新常态”下社会组织变革的新形式。当下针对供给侧改革的关注重点,主要聚焦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对供给侧改革的各项理论基础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学术界对此探讨总体可以概括为三大类。第一类观点是认为西方供给学派与国内的供给侧结构改革同宗同源,供给侧改革是在充分结合中国国情和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基础上,将西方供给学派理论充分糅合进中国特色,最终形成中国化的理论体系。第二类是以供给端和需求端两者的对比分析为研究起点,通过比较研究得出,之所以要从供给侧开展结构性改革,主要逻辑依据在于需求侧的管理出现了失效的情况。最终从供给侧管理的角度归纳出应该如何实现供给侧改革,并提出了改革具体的方向和实施对策等。第三类是充分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抓住主要问题,从供给侧改革的理论进行研究论证。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研究计划
1、第7学期 11—12周:在导师的指导下,搜集研究相关文献资料,完成选题工作
2、第7学期 13—15周:在导师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以及开题报告,制定提纲
5. 参考文献
(1)波特#8226;爱德华[美].赊销管理手册[m].张志强,王春香,邵楠译,北京航宇出版社,1998:26-44.
(2)郭忠金.国内外社会信用制度研究述评[j].现代管理科学,2010(1):51-53.
(3)刘俊贤.国内外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比较研究[j].企业文化旬刊,2012(3):40-41.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