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通过信用角度考察一个高校的质量是一个较为新颖的研究角度,但当前学术对于高校的研究大都注重高校的学术排名,几乎没有针对高校质量的信用研究;尽管有部分学者从信用角度出发来看待高校,但大部分都是从高校内部信用体制入手,即考察校内学生的信用意识、个人信用等级等,而这些指标大多都是用来研究校内范围的信用体制搭建、使用等;本选题从高校的质量入手,旨在通过信用视角构建一个多维度的考察高校质量的新型排名方式,一种类似于企业信用的“高校信用”。
构建这种新的“高校信用”而不同于以往的学术排名,以往方式只考虑高校的学术建设,很少有涉及学生利益、社会评价等方面的因素,而本选题目的在于构建一个不仅考虑高校学术建设的信用排名体系,还将借鉴企业信用、个人信用、城市信用和学术信用等多信用体系的评级因素,打造一个新的评级体系,一个全新的高校质量信用分析框架。传统的高校排名方式,各评价机构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就是采用相同学术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大学评价。不同的高校,有着不同的办学条件、办学层次和办学目标,由于所处地域、学校历史的不同,高校的实际发展必定有所不同,因此,将不同类型的学校采用同一种指标体系进行比较,使得学校层次和学科层次通过单一学术体现,明显不太科学。所以,要想准确、真实地反映大学真实水平,必须将大学分类,建立多元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针对传统学术排名,我们不能全盘否认其在评级中的作用,但要进一步的拓展其内涵,将学术建设既不能排除在外,也不能全盘接受,不然无法反映出本排名方式的科学性与新颖;因而在原有学术排名的基础上,将其学术评价的各级指标进行分析筛选,挑选出与高校信用相关的指标加以考虑。
借鉴企业信用的评价方法,本排名方式加入与企业信用相类似的排名方法与排名指标,将企业信用的各级各类指标进行“高校化”,例如,引进不同的信用模型,creditmetrics模型、kmv模型等,加之企业信用分析方法“5c分析法”、“4f分析法”等,同时将已经“高校化”的各类指标进行权重的分配。
例如引进城市信用体系中的“政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诚信”、“商务诚信”等一级指标,以及更加细化的“企业诚信”“个人诚信”,并将其进行“高校化”,形成诸如“城市综合信用指数”等类似的信用指数。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针对大学排行榜指标体系的研究,刘承波(2002)指出,对于大学的评估,不仅要将高校进行分类,而且还要针对学校类型来建立指标体系和赋予权重,保证评估的合理性。陈谷纲和王云鹏(2003)指出大学评价指标体系中缺少了教育质量的指标,同时对于反映师资水平的指标不够全面。顾海兵(2003)则认为,大学评价指标体系中没有同行评审这一指标,就失去了其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我们不能只从投入角度进行评判,社会的认可对于大学评价是很有价值的。陈厚丰(2004)认为武书连的大学分类法在类的划分上缺少“应用型”这个层次,这样难以扭转中国大学存在的“重学轻术”问题。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分析发现,国外对于大学排名指标体系的研究主要定量研究为主,国内对于大学排行榜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评述性说明,很少有文献较为系统对大学排行榜进行比较信用角度的改进,定性分析的也较少。
可见,对于高校质量的信用角度的研究国内外学者都较少的涉及到,大都在高校的学术排名上进行研究、改进,针对高校的质量,几乎无人从信用评价的角度进行分析对比,学术上存在着较大的空白。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0月—12月:筛选现有的高校学术排名体系,及相关指标,对相关体系及模型进行分析,挑选出与高校与信用相关度较高的信用指标,并进行指标的初步量化。
2022年1月—2月:对现有的城市信用评价体系进行收集筛选,并对其内部的评级指标进行借鉴,创造出适用于高校信用体系构建的指标,通过对于高校实际情况的分析,进行指标量化以及权重的初步分配。
借鉴现有的企业信用的评级模型、评级方法,将其进行“信用高校化”处理,形成合理的高校信用体系的指标体系构建,通过与高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删除不合理的指标,并引进与高校相关的指标。
5. 参考文献
[1]张锐. 大众及普及化阶段美国高校公信力危机的应对研究[d].广西大学,2018.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