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之一,其中,大学生群体的就业问题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情形随着制度变革与大学生就业市场供需双方动态变化呈现出多样态。具体可从毕业生群体、高校、家庭、市场和政府与社会几方面进行说明,这其中既衍生了有利于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因素,如政府的积极就业政策的实施,同时也存在不利的因素,如毕业人数激增使竞争激烈。“就业质量”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大体可从“人的角度”和“就业对个人、市场和社会的联系”两个方面进行定义,基于事物的联系性,本文对其定义将采用后一角度的观点,其影响因素分析也可从个人、高校、家庭和社会环境几个方面进行说明。在对文献的筛选总结中了解到国内与国外都存在大量对于就业质量影响因素的理论或数据研究分析,由此可以确定个人、高校、家庭与社会都存在一定的影响。
本文在此基础上将使用css2019年的数据使用回归统计重点研究家庭相关因素对于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在多方位的因素中选取这一方面进行重点突破,使得大学生就业质量问题的研究可以从家庭方面入手获取更为基本长远持久的解决办法,同时也对家庭教育、家风培养、社会思维等方面有一定的启发。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本文将进行文献研究分析和统计研究分析两部分内容。首先在对我国目前大学生就业情形、相关因素说明和文献的基础上说明个人、高校、家庭与社会几方面的因素是相互联系且各自存在影响的,然后深入分析家庭因素对于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同时进行理论假设与理论说明,对选取的css2019年数据进行处理,运用stata回归进行统计分析,对得出的数据进行说明,明确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就业质量(以工资和3年内换过几份工作等进行衡量)存在影响。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依据所参考文献对与大学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分析的现有研究成果,结合物质发展的社会与大学生生活生存的现实,以工资作为重点因变量内容考察家庭背景对于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以此从家庭方面提出对大学生就业质量问题的建议。
写作提纲: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对于“就业质量”的概述,王阳(2021)的概述包含良好的就业状况、合理的老弟报酬和和谐的劳动关系三方面,而齐鹏和程晓丹(2019)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主要包含毕业生满意度、社会评价满意度和雇主满意度三方面。这分别是从个人与个人的联系两个角度进行说明,各有其侧重点,故“就业质量”并没有准确定义。
戚务念(2015)指出大学生主体意识随着就业制度“去市场化”和“为市场/社会育才”的转变而崛起,大学生就业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潘子松和闫岑(2019)从毕业生人数、转型改革下的就业市场、互联网发展和万众创新政策四方面说明了大学生就业多样态的优劣,并指出毕业人数激增,劳动力市场供给大于需求,就业竞争压力大、就业形式严峻,就业质量难以保证。李飒飒(2017)提出在追求最优化的过程中基于条件限制的有限理性使得大学生认知存在偏差,在错误估计下导致结构性失业与就业质量低下。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文献分析法:运用所获得的文献资料,理解“就业质量”的相关知识,理清国内国外对于所研究的重点问题的研究成果,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和课外资料进行分析,为数据处理提供思路与指引。
统计分析法:在了解2022年css数据基本含义后,使用stata数据分析工具,采用人工操作和计算机统计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经过筛选后得到符合要求的数据信息,使用回归,在定量的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
2022.9.3-2022.11.30 查阅文献资料、收集整理资料、确定研究课题
5.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eb/ol].[2021-10-27].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18/content_5232656.htm.[2]戚务念.新中国大学生择业行为变迁[j].重庆高教研究,2015,3(05):76-86.
[3]潘子松,闫岑.就业质量提升导向下大学生就业样态审视[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12):139-142.
[4]李飒飒.有限理性视域下的大学生就业误区与消解对策[j].江苏高教,2017(02):84-87.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