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研究意义:
芍药(paeonialactiflorapall.)为毛茛科植物,多年生草本,以其干燥根入药。多年生宿根草本,高1米左右。芍药性耐寒,在我国北方都可以露地越冬,土质以深厚的壤土最适宜,以湿润土壤生长最好,但排水必须良好。积水尤其是冬季很容易使芍药肉质根腐烂,所以低洼地、盐碱地均不宜栽培。芍药性喜肥,圃地要深翻并施入充分的腐熟厩肥,在阳光充足处生长最好[1]。芍药的繁殖有播种、扦插和分株法,通常以分株繁殖为主。芍药苦、酸、甘、微寒,归肝、脾经,具有养血调经、平肝止痛、敛阴止汗之功效,用于血虚或阴虚有热的月经不调,崩漏,肝阴不足,肝气不舒或肝阳偏亢的头痛、眩晕、胁肋疼痛、脘腹四肢拘挛作痛,阴虚盗汗,营卫不和的表虚自汗证。芍药效果明显,应用广泛,其主要有效成分为芍药苷[2]。
芍药花大而艳丽,吸引大量传粉生物采食引发传粉效应,但观察发现,成熟的蓇葖果中几乎没有种子,未结籽的蓇葖果均不开裂,仅4年生芍药结籽,结实率仅为5%。对芍药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进行了研究,证明其存在着自花授粉能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结实率低的原因,即在花药未开裂,花粉活力很低时,柱头已经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芍药花为雌雄异株,雌蕊先熟,芍药的最佳授粉期在开花后4h左右。芍药不仅结实率低,而且种子存在发芽缓慢,发芽率低现象。[3]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1.研究目标:
测定不同成熟期的芍药种子的种皮中芍药苷的含量,观察分析种子成熟度与芍药苷含量的关系
2.研究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研究方法:
(1)采收不同成熟期的芍药种子的种皮浸泡于甲醇溶液,通过回流提取的方法提取芍药苷,利用容量瓶定容作为样品。
(2)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芍药苷含量,从而比较不同成熟期内芍药种子的种皮中芍药苷的含量差异,观察种子成熟度与芍药苷含量的关系。
4. 研究创新点
特色或创新之处
国内外对于芍药苷的研究已经很多,但对于芍药种子的种皮中芍药苷含量的测定还没有相关研究,本实验通过对芍药种子的种皮中芍药苷含量的测定分析比较种子成熟度与芍药苷含量的关系,填补了这一空白。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1.研究计划:
2013年7月~9月 采集芍药种子、样品的提取
2014年1月 芍药苷含量的测定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