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作物生产国家,2004-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连续十二年增产,粮食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70%。其中稻谷在全国粮食产量中占有很大比例,对人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粮食产量虽然连年增长,但我国地少人多,实现安全、高效储粮尤为重要。目前测定稻谷陈化主要指标的方法主要有:发芽率、脂肪酸值、还原糖、过氧化氢酶活性、粘度等。储藏过程中稻谷的生物化学变化虽然非常缓慢,但很多物理性状的改变却是肉眼可见的。从古至今,人们积累了很多经验,通过知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判断稻谷的新陈,如劣变的稻谷会失去固有的光泽,外观变黑,生霉,气味不佳等。因此稻谷表面的颜色变化可以作为判变稻谷陈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本课题通过研究不同品种的稻谷随储藏时间的色差变化,并结合其糊化特性、水分含量等,分析它们有无关联性。同时从结构、成分等差异分析不同品种稻谷色差变化的差异。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将实验所得不同品种的a,b,l值以及与标准值的差值等进行整理绘图,分析总结它们随储藏时间的变化规律。
(2)对比分析不同品种的变化规律,查阅文献,从不同品种的结构特点、成分差异分析原因。
(3)结合部分品种的糊化特性,水分含量等,分析其有无关联性,以及稻谷表面颜色变化作为指标判断稻谷陈化的有效性。与其他生物化学方法对比分析其简便易操作性。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外研究现状
杨慧萍等(2014)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高水分粳稻谷表面明度l值,色度a、b值随储藏时间延长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动力学分析方法,得到了粳稻谷l、a、b值在储藏期间变化的动力学模型。
邹强等(2009)对表面形状和储藏温度不同的糙米进行了表面颜色变化的实验,发现储藏过程中米粒表面的明度l值,色度a、b值随表面损伤程度增大、储藏温度升高、储藏时间延长而增大,且糙米储藏过程中色差e变化与脂肪酸酯的增加基本一致,相关系数r=0.9,具有较高关联性。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9月15日至2022年9月15日,进行实验相关准备,一年时间里,每月对样品进行色差值测定并记录。
2022年9月16至2022年11月15日,将所有实验数据归纳整理,录入电脑。
2022年11月16日至2022年12月31日。通过浏览图书馆纸质书籍、电子资源及硕博士论文等,在学习与论文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拟定提纲,填写开题报告。
5. 参考文献
[1]杨慧萍,陆蕊.粳稻谷表面颜色变化的动力学研究[j].粮食储藏,2014,6:30-33.
[2]邹强,刘建伟。糙米储藏过程中表面颜色变化的研究[j].粮食储藏,2007,2:34-39.
[3]纪滨,许正华.基于颜色的食品品质检测技术现状及展望[j].食品与机械,2013,7:229-236.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