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发性脂肪酸对瘤胃上皮能量物质转运吸收载体基因表达和上皮吸收面积的调节开题报告

 2023-02-17 09: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对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探索挥发性脂肪酸调节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基础。此外,根据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变化产生的不同调节效果,可以选择出最佳浓度,用于畜牧养殖中的营养配比,使畜牧养殖的收益获得提高。

laarman等[1]通过在饲粮中添加丁酸观察其对瘤胃上皮颗粒层顶膜的nhe-3和基底层的nbc-1和mct-1表达量的影响,发现瘤胃上皮通过提高mct-1、nhe-3和nbc-1表达量显著提高了瘤胃上皮对vfa的吸收作用。对瘤胃灌注丁酸试验也证实,丁酸通过调节犊牛瘤胃上皮中雌激素相关受体(esrr)基因mrna表达量,提高瘤胃上皮对vfa的适应性[2]

研究表明,vfa能够激活gpr41和gpr43表达[3-4]。严康等[5]通过分离培养奶牛瘤胃上皮细胞的实验证明,随着vfa浓度增加,瘤胃上皮gpr41的表达量也逐渐上调。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本课题是在整体动物水平上:

1)研究日粮vfa调节绵羊瘤胃上皮vfa受体gpr41和gpr43、与vfa吸收转运相关的载体(mct1、mct4、ae2、pat1、na /k atpase、vhatpase、nhe1、nhe2和nhe3)的mrna表达;

2)研究瘤胃vfa调节瘤胃上皮细胞增殖(cyclina,cyclinb1,cyclind1,cycline1,cdk1,cdk2,cdk4和cdk6)和凋亡(caspase3,caspase8,caspase9,p53和bax)调节蛋白表达。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本课题的研究将使用羊进行分组试验。

通过饲喂不同配方的日粮,调节不同组的瘤胃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经过较长时间的饲喂后,宰杀并取瘤胃上皮。先将瘤胃上皮中的mrna分离出来,再通过pcr测定目标dna的种类及含量。

根据检测结果,即可推断基因在瘤胃中的表达情况,组间对比得出结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在其他研究中,仅提出了挥发性脂肪酸对瘤胃上皮具有各种调节作用,而没有阐述调节作用与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的关系。本课题将挥发性脂肪酸对瘤胃上皮的作用数值化,使其调节效果能更加明显的表现出来,便于进一步研究。

其他研究通常是对瘤胃上皮进行分离培养,在体外进行研究。本课题以整头羊为实验对象,使其仅通过采食获取挥发性脂肪酸,研究结果在饲养管理的应用上有更大的价值。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

第一步 饲养动物,获取实验材料

第二步 测定瘤胃内容物理化性质与发酵指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