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畜禽细菌性腹泻一直困扰着养殖业的发展,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自抗生素应用于临床治疗腹泻后,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但是伴随着抗生素在畜牧业中的广泛使用,以及用药的不合理性,由此带来的问题或争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主要是细菌耐药性的产生[1]、抗生素在畜禽产品体内的残留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危害、抗生素与维生素和矿物元素之间具有拮抗作用[2]、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破坏机体的微生态平衡等。因此需要开发新型的抗生素替代品。
中药抗菌的优势有很多,抗菌研究历史比较长,有药源广泛、价格实惠,具有不易产生耐药性、药物在畜禽体,内蓄积量小等特点。其可以替代抗生素发挥抗菌作用,预防和治疗动物腹泻。动物实验表明中药类的三黄对大肠杆菌0157:h7感染性腹泻小鼠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副作用最低,体现出了中药在治疗细菌感染方面的优势[14]。陈星灿采用打孔法和试管法,从十四味中草药中筛选出对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具有较强抑制和杀灭作用的中草药,并测出各自最小杀菌浓度[15]。侯丽丽等人说明中药地榆散不仅对鸡白痢病有明显治疗效果,也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病有可靠的抗菌效果,且对鸡体无毒副作用[16]。李杨等人用琼脂平板点种培养法和药敏纸片法,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中药连黄作用后的耐药沙门氏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敏感性明显提高。从而表明中药复方连黄可有效降低沙门氏菌的耐药性[17]。
中药药理研究也表明,多数抗菌中药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具有逆转细菌抗药性的中药多为清热解毒、清热燥湿类药物此类药物具有抗菌和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表明,利用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可以保护和改善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阻断或减轻细菌毒素(溶血素、内毒素、志贺毒素等)对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伤害。中药的有效成分可以抑制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的过度释放,调控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随着中草药防治畜禽疾病的研究,对中草药抗细菌、抗病毒活性及其机理的研究也逐渐加深,为开发和利用中草药资源及研制新型复方治疗剂奠定了理论基础。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的目标
用凹凸棒石黏土吸附中药的抗菌成分后,增强其杀菌效果,治疗由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腹泻。
研究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
1. 菌液的制备,抗菌中药的筛选
配制沙门氏菌液,运用打孔法、试管法筛选具有较好抑菌效果的中药。
4. 研究创新点
根据中兽医医药理论、中草药特性以及凹凸棒石黏土的吸附特性和离子活性等特点,结合畜禽腹泻的发生机理,有效治疗和预防腹泻并且克服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毒物蓄积等缺点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6年9月:抗菌中药的筛选
2016年10月:抗菌中药和凹凸棒石黏土的鳌合
2016年11月~12月:验证鳌合后杀菌效果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