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湿地作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被誉为“地球之肾”、“物种基因库”等。
长江三角洲滨海湿地是我国海岸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减缓自然灾害、促进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长江三角洲滨海湿地正面临着围垦、污染、过度开发等多种威胁,导致湿地面积萎缩、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日益严重,这已成为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滨海湿地的遥感监测、变化检测、驱动机制以及保护与管理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在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滨海湿地动态监测、驱动机制分析以及可持续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研究将以长江三角洲滨海湿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源遥感数据,结合实地调查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研究区近20年来的滨海湿地分布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其时空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因素,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和建议。
1. 主要内容
1.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对长江三角洲滨海湿地进行遥感分类,获取研究区近20年来的湿地分布数据。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遥感技术为主导,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统计分析等方法,对长江三角洲滨海湿地分布变化特征进行综合研究。
首先,收集研究区近20年的多源遥感影像数据,例如landsat、sentinel等,并进行几何校正、辐射定标、大气校正等预处理,以消除传感器、大气等因素对影像的影响,提高影像数据的精度和可比性。
其次,基于预处理后的遥感影像,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法或监督分类法等方法,提取长江三角洲滨海湿地信息,并建立湿地分类体系。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力求创新:
1.长时间序列遥感数据与多源数据的融合应用:将采用长时间序列遥感数据,结合气象数据、社会经济数据、政策法规等多源数据,以期更全面、深入地揭示长江三角洲滨海湿地分布变化的驱动机制。
2.定量分析自然和人为因素对滨海湿地变化的影响:将采用统计分析、空间分析等方法,定量分析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滨海湿地变化的贡献率,为制定更有针对性的保护和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结合区域发展需求,提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将在分析长江三角洲滨海湿地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发展需求,提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以期实现湿地保护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协调发展。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樊辉, 吴健, 赵良, 等. 基于多源遥感影像的黄河三角洲湿地信息提取与时空动态分析[j]. 地理空间信息, 2023, 21(01): 46-52 57.
[2] 石莎, 夏建新, 郭海峰, 等. 近40年来江苏滨海湿地景观格局时空演变及驱动力[j]. 生态学杂志, 2022, 41(09): 2638-2650.
[3] 周龙, 袁琳, 朱利, 等. 基于gwr模型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22, 38(05): 620-629.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