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1世纪以来,企业研发投入占企业投入总额的比重越来越大,研发投入在电子信息产业中逐渐被认为是创造高利润的重要环节,为企业发展和核心能力的形成提供一种不竭的动力。然而电子信息产业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也受到国内外多方挑战。企业对于研发技术的投资,可以通过不断积累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等方式,形成和巩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Ramp;D 的投入则决定企业创新水平的高低,创新水平的高低又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但是由于创新成果转化存在时间滞后性,Ramp;D 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尚未形成统一的结论。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学者就 Ramp;D 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得出了正相关、负相关,无明显相关性三种结论。因此,本文基于中西以往学者的理论,主要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运用统计软件,对样本数据的研发投入指标和企业绩效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来研究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弄清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从而优化企业研发策略,提升研发能力和科技创新力,助推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本论文主要工作为旨在通过对下列问题进行探讨,以此来对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影响进行相关性分析:
1) 研发投入和企业绩效之间存在了怎么样的相互依存关系;
2) 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影响程度的大小;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 国外研究现状 纵观国外学术界对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对电子信息产业上市公司该两者虽有大量规范性的论述,但大多还是处于对相关指标体系的建立或从宏观的角度对国家研发经费研究投入进行绩效评价,但是从微观角度的企业对研发投入进行实证研究的却是凤毛麟角。 国外对研发投入的探索主要表现出三方面的特点。一是在研究对象上大多通过分行业对研发费用绩效进行评价;二是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实证分析方法,与国内相比,更多地使用时间序列数据以及宏观经济学模型,突出发展变化轨迹;三是在研究内容上主要强调研发投入对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影响。西方发达国家和一些国际上的跨国公司充分认识到了科技、研发投入的重要性,并对此从宏观与微观上都展开了长期、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因此形成了比较丰富、成熟的结论。 David DW(2018)认为,Ramp;D投资不仅可以产生新的知识和信息,而且可以增强公司吸收现有知识和信息的能力,促进知识和技术的外溢,Ramp;D投资具有提高公司创新能力和吸收能力的两面性[1]。 但是有的研究认为,研发投入并不能增强上市公司的绩效。Wu-gan Cai(2019)发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英国电子信息产业掌握了先进的技术并没有产生较高的生产率,即研发投入并没有提高英国电子信息产业的企业绩效[2]。 Woan-lih Liang(2021)实证研究发现丹麦电子信息产业上市公司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研发投资投入的回报率大约在9%-12%,然而与其他国家的研究成果基本一致,研发投入的短期效应并不明细。另外,在考虑了所有制结构、创新特征等因素后,结果发现,这些因素也影响了公司的生产率和收益。在美国,1970年以后报告亏损的公司比例在不断增加,有研究认为是由于研发投入全部费用化导致了这些亏损公司增加,全部费用化导致了一些本来盈利的公司出现亏损。同时还发现研发型公司在无形资产、研发活动会投入更多一些,其资产的专用性程度也更高,无形资产价值不容易与其他资产相剥离[3]。 总的来说,国外学者普遍认同了研发投入与企业业绩是正相关的,但是考虑到行业、公司业务范围等因素,研发投入对业绩的回报程度是有差异的。 2、国内研究现状 从国内现有的研究情况来看,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和研发投入的非强制性披露,以及对研究发展的统计起步较晚,统计数据不完善等原因,目前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专门研究相对较少。尽管我国许多有关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都包括了企业研发投入这部分,但因为不是专题研究,因此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十分有限,且多为宏观上的定性研究,即偏重于对研发投入的理论探索,这与研发投入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是极不相称的。但是这些基础性的研究从理论意义上为研发投入做好了铺垫,为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我国研发统计工作的不断推进、统计数据的不断完善,国内学者关于研发投入对经济和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也有了较多的研究,运用实证分析研究探讨研发投入对经济和企业发展的效果也逐渐被经济学家所关注. 国内就如何结合高科技研发活动特点,陈畅(2019)建立有效的系统的研发绩效评价体系。特别选择电子信息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在深入调查电子信息技术行业的研发投资后,掌握了电子信息技术研发活动的特点,并相应的研究电子信息技术的企业绩效[4]。 许嵇方(2019)提出研发绩效评价指标模型与方法。从研发人员、研发团队、研发部门和企业等角度,运用主成份分析法,以各绩效综合指标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并且加权求和以求得研发绩效的总评得分[5]。 马理和张越(2020)构建了对Ramp;D经费投入的绩效进行量化的评价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投入、过程、产出和效果四种类型的基本指标和经济性、效率、效益三种类型的指标构成[6]。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研发投入的绩效水平刚处于及格线水平上下,近几年中的最佳水平也仅为合格,尚未达到预期的理想水平。然而,这项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各项指标在评价体系的权重没有根据重要程度不同赋值不同而是采用平均分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苏涛永(2020)发现,目前所选样本中电子信息产业的科技资金投入、人力资源投入对企业绩效并没有造成显著的影响。并从电子信息产业上市公司对科技人才重招轻用,对研发资金投入重投轻效以及企业名实不符等角度,对这种现象的出现进行了解释[7]。 谢修齐(2021)发现,企业规模越高产出率越高,但与利润率之间却并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性;在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方面,发现研发投入越高,利润率越低,并且研发投入在一定程度上也对产出率存在负相关的影响。该文的研究结果与预期有所差别[8]。 但在这部分文献中,Ramp;D投入指标大都选取的是Ramp;D投入的具体数值,这并不能有效分析企业Ramp;D投入的强度。同时,这部分文献的产出指标也多为产品销售收入或新产品销售收入,这并不是Ramp;D投入所带来的企业绩效的全部,王丽丽等(2021)就发现研发投入带来的效益在总销售收入中所占的份额并不是很高[9]。因此,许多研究以企业市场价值或其他会计指标为因变量,以Ramp;D强度为自变量对Ramp;D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展开了研究。 李华晶,郑娟(2020)以414家中小型上市公司为样本,发现研发投入与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呈正相关关系,而技术创新又与科技型中小型企业的成长呈显著正相关关系[10]。王莉莉等(2021)以中国43家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发现Ramp;D投入与企业盈利能力呈正相关关系[11]。赵毅,王楠,张陆洋等(2021)以中国工业企业为样本,结果发现Ramp;D投入能显著提高企业绩效[12]。 从目前中文文献的研究现状来看,主要反映出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在研究对象上多针对国家、地区宏观研发费用(Ramp;D)的绩效评价,对公司尤其是电子信息产业上市公司的研发费用(Ramp;D)的绩效评价研究不足;二是在研究内容上较偏重于研发费用(Ramp;D)绩效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的建立,至于现实中公司实际研发活动及其绩效状况如何却关注不多。同时,由于现实中缺乏基础数据资料等问题,也使得对公司研发费用(Ramp;D)绩效进行实证研究比较困难,相关成果极少,主要集中在近年。 3、研究评述 综上所述,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始终是学术界的热点问题,并且不同的观点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企业研发投入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程度,而关于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不同的实证研究选取了不同的年份、不同板块的数据,结果也相差甚远。所以对于电子信息产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这一问题,还可以进一步研究。 随着近几年国家对创新能力的重视,而当代社会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又是急速增长,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不得不通过提高企业研发投入,使得企业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这样企业才得以存活。就近几年的相关研究来看,现有的实证研究一般针对于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聚焦于电子信息产业上市公司的研究较少。而如今市场上,电子信息产业上市公司的影响力度逐见增长,所以针对这一群体的研发投入和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尤为必要。 总而言之,在我国,学者也基本认同了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积极影响,且这种影响在各个行业有所不同。然而,也有学者认为,由于我国政策尚不完善、信息披露不充分等外部原因,以及企业规模、人力资源、投入产出效率等内部原因,研发投入给企业带来的回报依旧是不稳定的。
参考文献: [1]David DW,ZENG P.Co-patent,financing constraints,and innovation in SMEs:An empiricalanalysis using market value panel date of listed firms[J].Journal of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2018(2):15-27. [2] Wu-ganCai.On the drivers of eco-innovation: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a[J].Journalof Cleaner Production,2019,79. [3] Woan-lihLiang.Ramp;D Spillover Effects and Firm Performance Following Ramp;DIncreases.[J].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nlysis,2021(48):1607-1634. [4]陈畅.企业声誉、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J].财经问题研究,2019,(8):105-111. [5]许嵇方.管理层股权激励、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9(9):186-188. [6]马理,张越.现金持有和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研究[J].经济问题,2020,(12):120-123. [7]苏涛永,王紫璇,宋晓满.内生性视角下研发投入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工资与福利的调节效应[J].工业工程与管理,2020,(31):1-12. [8]谢修齐.高管激励、创新投入与企业绩效—医药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商业会计,2019,(23):29-33. [9]李书锋,杨芸,黄小琳.高管激励调节下研发投入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J].会计之友,2020(11):66-72. [10]李华晶,郑娟.新能源汽车企业研发投入与绩效关系[J].中国科技论坛, 2017,(11): 147-154. [11]王莉莉,韩道琴,张宸恺.中小板公司股权集中度、研发投入与公司绩效[J].会计之友,2021(03):117-123. [12]赵毅,王楠,张陆洋.科创企业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非线性影响——基于固定效应面板门槛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会经济,2021,40(01):48-58. [13] 冯套柱, 陈妍圆,张阳 .税收优惠、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系统-GMM方 法的实证研究[J].会计之友,2019(19):116- 121. [14]海本禄,高庆祝,尹西明,杨君笑.高管过度自信、研发投入跳跃与企业绩效——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37(12):136-145. [15]刘勇,徐选莲.研发投入、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基于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研究[J].会计研究,2020(02):56-66. [16]李晓钟,徐怡.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绩效作用效应与门槛效应研究——基于电子信息产业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数据[J].财会通讯,2019(05):31-39. [17]王华,陈进.政府干预对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影响——基于263家创业板企业的实证研究[J].财会研究,2020(12):54-59. [18]王立飞,贾征,吴东明,邢花. 研发投入和销售费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基于生物医药企业财务数据的研究[J]. 商业会计,2022,(17):59-62. [19]刘锦英,徐海伟,李梦迪. 高管团队海外背景、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J]. 会计之友,2022,(17):104-110. [20]李正彪,刘洪颖. 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基于Meta分析方法的研究[J]. 商学研究,2022,29(04):57-67. [21]石博文. 研发投入、媒体关注度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J]. 中国商论,2022,(06):148-152. [22]孔旭,郝飞燕,刘佩佩,章连标. 人工智能行业研发投入、创新策略与企业绩效——基于112家上市企业的实证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08):101-107. [23]郑海元,李琨. 研发投入、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绩效[J]. 财会通讯,2021,(08):27-31. [24]丁华,高静怡,齐晓婷,张印. 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的财务、市场绩效回报——基于高管薪酬激励的面板门槛模型[J].会计之友,2021,(07):115-125. [25]钟凤英,郭澳.高管团队垂直对特征差异、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J]. 商业经济,2021,(03):170-173. [26]宋薇. 关键高管薪酬差距、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J]. 财会通讯,2021,(04):50-53. [27]陈阳,韩飞.研发投入、资本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基于研发投入的调节作用[J]. 商业会计,2021,(03):51-54.
|
4. 研究方案
通过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系统分析了电子信息产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探索研发投入可能对企业绩效产生的有关影响,为企业的研发投资提出对策,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本项目将主要通过文献分析、探索性分析、面板数据模型等研究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剖析已有的研究成果;运用探索性分析原理,分析电子信息产业上市公司对于研发投入的投资强度及特点,归纳提炼企业进行研发投资的做法;运用线性或非线性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电子信息产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具体呈现怎样的关系,并检验模型的稳健性,最后,总结上述研究结果,得出结论并提出完善建议。
本文主要框架:
5. 工作计划
论文具体写作步骤,以下为示例:
1)查阅与中小企业研发投入对于企业绩效相关性相关的资料;进行文献的阅读及整理,写出文献综述;
2)根据文献理论回顾,进行理论分析,初步建立分析框架;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