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短信的传播学分析开题报告

 2023-01-28 09:0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自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手机短信在英国沃尔丰公司的gsm网络上通过pc向移动电话发送成功后,手机短信就作为移动通信的一项新的增值业务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

手机短信产生的最初目的是为了满足人际交往的需要,以此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互联网、通讯技术的发展和手机用户数量的日益壮大,手机短信的发送数量呈#8220;爆炸#8221;式发展,手机短信打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接受文字、图片等各类信息,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成为了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它不仅为众多通信运营商及网络内容服务提供商带来可观的商业利润,更作为一种新型信息交互平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便利和乐趣,它的使用己经不仅仅是一种商业现象、技术现象,更是一种社会传播现象了。

手机短信开创了人们社会生活和交往的新方式,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对传统的新闻传播学理论造成了冲击,并产生了很大的突破。尤其在一些机会事件中手机短信显示出了其强大的媒体力量,因此它被一些新闻传播界的专家、学者称之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之后的#8220;第五媒体#822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手机短信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现象,给传播学带来了新的研究方向。

本文以手机短信为研究对象,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究手机短信的发展现状,以手机短信的特点和具有的媒体优势为基点,运用传播学的一些原理来分析它的媒体特征,从传播谣言、垃圾短信等方面阐述手机短信的负面影响,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并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对它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它对传播结构的改变和传播理念的冲击,预测手机短信的未来发展趋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手机短信传播学方面的研究,国外研究的比较少,国内已有一些研究成果,比较有影响的论文有:

罗翔宇在《手机短信的传播学分析》中,指出了手机短信较好地实现了#8220;随时随地传递信息#8221;的现代传播理想,对传统的传播学理论产生了冲击与突破。袁艳、丁秋月在《手机短信的传播学研究》中指出手机短信迅速成为#8220;第五媒体#8221;,虽然其表现形态和作用方式与其他媒体大不相同,但其渗透力和影响力却与日俱增。

邹宇春、蔡国萱在《解读手机短信之正功能》中强调了手机短信的正面效果。项国雄、黄小琴的《从人际传播角度对手机短信进行文本解读》从传播学的角度,对手机短信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手机短信是一种典型的人际传播方式。范红、曲元的《手机短信的大众传播功能和效果》从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以及手机短信传播的特点入手,分析了手机短信在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中的作用,着重讨论了其大众传播功能与传播效果,揭示了手机短信传播对大众文化的影响。胡忠青的《手机短信的传播学思考》、王玉英的《手机短信传播的社会影响初探》等论文认为短信传播主要有两大方面的影响,一是手机短信传播给传统的传播格局带来的冲击;二是对人们生活和思维方式的改变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介绍手机短信的发展概况。

2.阐述手机短信传播渠道的多样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 [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2. 麦克卢汉,何道宽译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m] 商务印书馆 2000年版

3.罗翔宇 《手机短信的传播学分析》 [j] 现代传播 2003(0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