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的传播学分析开题报告

 2023-01-28 09:0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进入新世纪,随着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进步,基于这两大传播平台产生的一系列应用形式如博客、电子杂志、sns、短信手机报等发展迅猛,而微博的兴起带给人们更多的震撼。

它革命性地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两大传播平台有效结合起来,人们可以通过手机、互联网随时随地地更新自己的个人微博,微博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正在逐渐地渗入到社会的每一个细胞,其影响力也是日趋强大。

从2009年年末至今,微博从中国网民知之甚少,早已变得家喻户晓。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微博作为现代人一种主要的信息交流工具,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对于人们在微博上的交流手段,如评论、转发、点赞等,无不体现出传播学的意义,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出发,从微博的传播特点、传播模式、传播形态和传播效果等方面分析微博的传播学特征,并指出传播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对微博的传播学特征分析方面,国内已有一些研究成果,比较有影响的论文有:刘琅琅的《微博时代web2.0的传播特点与反思》,概括了web2.0时代下微博使用简单,注重交流;受众草根性显著;内容碎片化明显的特点,提出对web2.0的反思,这对微博以后的发展也有一点借鉴作用。

靖鸣、臧诚在《微博对把关人理论的解构及对大众传播的影响》中认为,微博信息的流动呈现典型的双向链状结构,受众对信息把关过程的参与,在消解大众传播传受二元角色对立的同时,也冲击了传统把关人理论。

同时,国外也有一些研究成果,比较有影响的论文有:陈萍在《从大众传播学角度分析#8220;微博热#8221;》一文中,根据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构建了微博的4a元素,即#8220;anyone、anywhere、anytime、anything#8221;,同时根据微博双向性传播过程、使用与满足、沉默的螺旋和议程设置等理论,分析了微博为何受人欢迎的原因。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阐微博的概念及其发展状况。

2.阐述微博的传播特点,结合具体事例加以分析。

3.阐述微博的传播模式,结合具体事例加以分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赵民 张军峰 《社会运动中的Twitter现象--兼论Twitter的性质与发展方向》 [J]新闻大学 2009(4)2.李华 赵文伟 《微博客:图书馆的下一个网络新贵工具》 [J]图书与情报 2009(4)3.刘琅琅 《微博时代Web2.0的传播特点与反思》 [J]社会科学家 2014.084.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115.唐毅 《微博的传播学观》 [J] 天津市经理学院观察报 2010.106.刘艳婧 《2013年我国微博研究综述》 [J] 国际新闻界 2014.017.宋晓梅 《微博的5W特征分析》 [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1 8.刘书芳 《热门微博的传播学解读》 [J] 今传媒 2014.059.王璐 《社交新媒体微博的传播学分析》 [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710.靖鸣、臧诚 《微博对把关人理论的解构及对大众传播的影响》 [J]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3.0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