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长时间以来处于弱势地位,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背景下,我们更需要用故事模式制作出精良的,符合大众审美的文化作品来传播中国声音,弘扬中国精神,坚定文化自信。2021年河南卫视的春晚上《唐宫夜宴》起到了一个优秀的带头作用,整个作品以唐文化为背景,通过5G AR的技术将“乐师排练”“夜间嬉戏”以及“唐宫夜宴”三个部分的故事呈现给观众,带给观众一场视听盛宴。节目一经播出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其中不少年轻人对此更是赞不绝口,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打破了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严肃”“枯燥”的刻板印象。因此此次选题的理由即探讨《唐宫夜宴》出圈受到年轻人喜爱的原因。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通过对《唐宫夜宴》中的服化道、5g ar技术、音乐和舞蹈以及跨媒体传播方式的研究,探讨其走红网络的原因。具体来说,舞者的唐俑妆容,如斜红、唐三彩配色的服装、以及舞者丰腴的身形和有趣搞怪的表演风格,甚至到每位乐师拿的乐器都有体现着大唐风采;同时,《唐宫夜宴》最大的特点在于将传统文物用ar技术作为舞台背景,乐师们穿梭其间,加之每个场景的背景音乐配合得恰到好处,让观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仅如此,《唐宫夜宴》成功的关键原因是由于多平台传播,在微博上开设热门话题,抖音、快手上发布剪辑视频或者完整视频的播放,微信通过公众号或推文提高知名度,以及与观众双向互动,衍生出相关的微博话题、网红打卡地、表情包等,使得《唐宫夜宴》不再局限于春晚,展现出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同时,本文还将对当代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审美能力进行研究。事物具有两面性,《唐宫夜宴》的成功不仅是制作方的潜心钻研的结果,也是当下年轻人不同于以往的审美价值的变化。
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唐宫夜宴》出圈的原因
写作框架:第一章 绪论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学界对以《唐宫夜宴》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创新的研究呈现出多元的视野。在技术层面主要集中在媒体融合传播,如传统媒体与社交媒体抖音、快手以及微博等平台的合作,并探讨了5g ar 3d的叠加呈现效果,5g ar融合技术运用在《唐宫夜宴》中,整部作品分成两部分录制:一部分是在蓝色背景前录制,再通过后期进行抠图处理;另一部分是舞者在舞台上实景录制,录制完成后的作品加入虚拟场景,场景叠加重组,呈现出3d立体的肉眼效果,打破传统的表演形式。同时加以ar技术的支撑,节目中除了活泼可爱的舞者和精彩的场景,还相继呈现出《簪花仕女图》、妇好鸮尊、莲鹤方壶以及唐三彩等国宝级历史文物;在文化创新传承方面,首先强调了文化传承的坚守,不为了迎合受众而改变传统文化的内容,以历史情境为依托,坚持用现代技术把优秀文化更好地呈现出来,如《唐宫夜宴》对于唐俑的服装、妆容高度复原,并通过舞者灵动的表演给观众一种“穿越”看到当时的盛世场景的感受;最后是从受众的角度来看,通过“参与式文化”理论为支撑,针对数字化社会“受众本位”研究受众参与互动以及对文本内容的二次创作的现象进行解读。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声音逐渐被世界上更多的国家和人民倾听,但世界的传播格局仍然是西强我弱没有变,我国文化传播的模式较为保守,主要以信息模式为主,具有浓烈的意识形态色彩,缺乏趣味性和普世性,导致目前我国“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传开叫不响”的窘境。而《唐宫夜宴》通过故事化、生活化编排的方式呈现,品以乐师舞者为主角,展示了她们从准备乐器、敛容整衣、进入唐宫、夜宴演奏等各个阶段细节描绘,还原了中国古代宫廷歌舞的生活场景,整个舞蹈作品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满足了观众“看故事”的心理,让过去存在于历史书上的寥寥几句描写成为现实,放大了“历史感”和“文化感”,让观众亲眼所见,亲身感受到所谓的“大唐盛世”以及歌舞升平的场景,使得观众从“观看者”变为“参与者”。
不仅如此,《唐宫夜宴》由一个传统媒体首播,却在短时间内爆红网络,不仅是由于其精良的内容,还得益于河南卫视积极与社交平台的合作,勇于打破平台壁垒。河南卫视在春晚节目开始前一改传统的播放时间段,在快手平台提前半小时进行直播,这一创新行为使河南卫视抢占了一定的流量关注;同时,通过媒体矩阵同步发起直播,并使用“正片 主持人预热”的模式为节目预热,春晚结束后,趁热打铁将传播节目的“高光”片段剪辑,并在“两微一抖”、微博、b站等各大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由此形成二次宣传。《唐宫夜宴》创新的传播方式不仅收割了国内观众的热爱,还收到了国外受众的喜爱,让更多的海外人士了解并喜爱中国文化,给传统文化的传播拓展了新的传播路径。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收集资料、阅读文献:十一月初
撰写文献综述:十一月中旬
开题报告:十二月底
5. 参考文献
[1] 孙亚坤.河南春晚节目《唐宫夜宴》的传播学符号解读[j].《视听》,2021,(3).
[2] 贺登茹.浅析地域文化影视作品《唐宫夜宴》的创新之处[j].《视听》,2021,(9).
[3] 胡濛驿.“5g ar”技术支撑下的宫廷文化创新传播研究——以河南春晚《唐宫夜宴》为例[j].《新媒体研究》,2021,(3).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