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老年“数字难民”媒介形象建构分析开题报告

 2023-02-22 11: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网络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为和事件发生与互联网、数字有关,所谓“智媒时代”,智能家居、智能设备等强势入侵大众视野,老年人作为社会群体一员,不可避免的需要接触一定的数字技术,但由于各种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老年人与年轻群体和社会产生了“数字代沟”、“代际鸿沟”等问题,老年人坐公交车不会扫码,进入商场操作不出健康码等,老年人与数字有关的问题频频发生,相关报道也在不断跟进,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以及各种媒体的报道,更多的人对于老年人群体产生了“落后”、“数字难民”的形象。本篇论文主要根据人民网近五年来的关于老年人使用网络的新闻报道,对于其进行内容分析和话语分析,从而分析研究出关于老年人“数字难民”的媒体报道分析框架和形象建构,并进行思考与总结,对于当下社会对于老年人的启迪以及相关建议分析,试图为学界、业界如何更好的关注老年群体、让老年群体跟得上时代提供思路。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的内容

人民网从2015-2020近五年的相关“老年人互联网使用”相关报道,基于“老年人”、“数字技术”、“老年人与技术”等关键词在人民网上进行检索,通过检索出的报道进行话语分析和内容分析,主要探讨主流媒体如何对“老年人数字难民”形象的建构,从中分析形象建构的框架,探讨人民网建构形象背后的原因,“老年人数字难民”形象建构的困境,以及对于如何建构“老黏人数字难民”形象提供建议,试图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思路和借鉴,完善在此领域的研究。

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学术界有关老年人“数字难民”形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主流媒体对于老年人群体在媒介化社会边缘化的研究,构建形象后有一定的反思与思考。如张蓓、钟思燕对符号资本与老年群体的边缘化危机——基于澎湃新闻报道(2014—2017)的文本研究,意义符号下老年群体存在被淘汰的危机以及相应的路径突破;李成波、陈子祎关于我国老年人媒介形象的建构及存在的问题的研究;赵红勋、冯奕翡关于人文关怀视角下老年人的电视形象建构的研究,结合一定的电视节目进行分析;提出了老年人“数字难民”形象,认为媒体应该担负起“符号救济”的职责,帮助老年人走出“数字难民”的窘境。

2.数字鸿沟下对于老年人群体的研究。如郑嘉璠关于数字鸿沟下老年人智能手机使用的研究,深入农村地区进行实地研究;周锦涛关于老年人数字鸿沟的问题与解决路径研究;周裕琼数字代沟与反哺思考的研究;得出结论认为从年轻一代入手,通过代际关系与教育反哺帮助老年人克服“数字难民”,而更好的与社会联系,跟随时代进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在广义和狭义上对“数字难民”进行界定,指明本文将要探讨的“数字难民”的概念,简要总结近几年界内学者对于“老年人数字难民”形象的研究,提出本文将要研究的问题,在人民网通过筛选有关的新闻报道,进行文本分析和话语分析,在报道方式、报道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整理成图表或者数据的样式,进行总结和分析,从数据的背后挖掘现象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再基于原因的基础上给予可行性建议,最后进行总结与思考,为业界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5. 参考文献

[1] 刘文灵.“数字难民”的非数字化困境[j].传媒观察,2021(03):20-25.

[2] 张蓓,钟思燕.符号资本与老年群体的边缘化危机——基于澎湃新闻报道(2014—2017)的文本分析[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0(s1):62-64.

[3] 李成波,陈子祎.我国老年人媒介形象的建构及存在的问题[j].青年记者,2019(03):42-4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