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土地就业依赖程度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江苏省调查研究开题报告

 2023-02-16 09: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研究意义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其中明确指出,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而农村的经济发展的必要途径是实现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这离不开土地流转,但盲目的开展土地流转可能会导致失地农民就业问题,使得农民的就业和收入不稳定。农民是土地流转的主体,因此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必须尊重和考虑农民的真实意愿,其关键是掌握农民对土地的就业依赖程度,了解其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

土地是农业发展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能够为人类的生存提供基本保障,也是农民生存、就业的重要保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推进,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土地呈现出生产弊端,难以实现规模效益,难以适应农业市场化要求。推进土地流转能够有效解决该问题,促进农业市场化,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实现农业规模经营。但我国土地流转机制尚不健全,盲目无序及行政干预过度的土地流转,会损害农民的根本利益,使失地农民就业严峻,导致失业待业现象严重,农民就业和收入不稳定,不利于农村稳定和发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

通过大面积调研,在掌握农民对土地的就业依赖的总体特征的基础上,揭示差异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通过构建农民对土地的就业依赖程度的评价指标,准确体现农民对土地的就业依赖程度的差异。将理论分析与在江苏省不同地区典型村庄的调查资料相结合,构建农民的土地就业依赖程度的影响模型,采用实证分析方式揭示农民对土地的就业依赖程度的地域空间差异即主要分析不同阶段的农民对土地的就业依赖程度;从村庄尺度上揭示农民对土地的就业依赖的区域差异性;以及分析不同类型农户对土地的就业依赖程度的个体差异。研究成果不仅可以解释农民对土地的就业依赖程度差异形成的机理,为如何在尊重农民真实意愿的前提下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而且也可以为不同区域提出合理的促进土地流转的政策建议。

研究内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具体主要包含以下几种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创新之处

(1)研究内容创新

纵观已有研究,很少从农民对土地的就业依赖角度研究土地流转问题。本课题不但评价农民对土地就业依赖程度,而且研究农民对土地的就业依赖程度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提出调整农民对土地就业依赖程度的方法以及因地制宜的土地流转机制的政策建议。在研究内容上有所创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1)课题启动与理论研究阶段,时间为2017年10月-2018年1月。

(2)数据收集与实证分析阶段,时间为2018年1月-2018年3月。

(3)总结研究结论阶段,时间为2018年3月2018年4月。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