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背景
十八大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文化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内部的功能不断完善与增强,其空间结构也被快速重构。在市场化经济和国家政策的影响下,城市内部的就业—居住空间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一方面,由于地租、集聚效应和工业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工业郊区化现象明显,原有的老城区被更新为服务业和商业中心。另一方面,由于住房市场化改革、经济适用房和产业新城等由政府主导的一系列措施的影响,郊区的出现了大量工业园区和商品住宅区,但彼此之间分离。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和交通工具的多样化使职住空间的选择有了更大的余地,也进一步加剧了城市职住空间的重构[1]。因此,城市居民的职住分离现象越来越严重,职住的空间均衡性也随之越来越差[2]。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本人在调研过程中首先通过阅读二十余篇涉及到职住平衡和城市空间交互的中外文献,对城市职住平衡与通勤特征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进行了阐述,并对其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传统问卷调查方式和利用大数据获取数据进行研究各自的优缺点。
各种大数据具有数据量大,数据获取成本低等优势,也可能出现样本偏差,缺少属性信息等问题。微博签到数据是大数据的一种,而现在利用微博签到数据进行职住平衡研究的成果相对来说还很少。微博签到数据较常用来分析居民活动空间,而职住空间是最主要的居民活动空间,但很少有学者对其进行单独的研究。也有一些学者综合多种大数据进行研究,使研究结果相互之间能够得到检验。本人的毕业论文选题就是基于这样一个出发点,本人希望后续的实验能够检验目前的初步预判。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人的毕业论文预计共分为三个大的部分,绪论、论文主体、总结与展望,论文主体又包括:数据获取与预处理、职住地识别与验证、职住平衡分析及验证、通勤特征分析及验证四部分,因此本人的毕业论文计划共分为六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 绪论。本章将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并明确论文的研究目标和意义。其次对国内外关于职住空间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最后说明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组织结构。
第二章 数据获取与预处理。本章将介绍苏州工业园区的区位、经济、人口、土地将利用等基本情况。然后说明微博签到数据的获取流程。接着计划介绍本人毕业论文中将要用到的所有数据,包括签到数据、土地、人口数据等。最后本章将说明数据预处理过程并进行地图数据坐标转换。整体上来说,本章是在为全文特别是职住地识别做准备工作。
4. 参考文献
[1]huang y , deng f f . residential mobility inchinese cities: a longitudinal analysis[j]. housing studies, 2006,21(5):625-652.
[2]刘望保, 闫小培, 方远平,等. 广州市过剩通勤的相关特征及其形成机制[j]. 地理学报, 2008, 63(10):12.
[3]cervero r. jobs-housing balance as publicpolicy[j].urban land,1991, 50(10):10-14.
5. 工作计划
时间 | 调研项目 | 具体内容 |
2022.01.05-2022.01.14 | 前期准备 | 数据收集和文献整理 |
2022.01.15-2022.01.28 | 研究综述 | 阅读大量文献,现状分析 |
2022.02.10-2022.02.20 | 研究方案 | 初步提纲与工作方案设计 |
2022.02.21-2022.02.25 | 汇总成果 | 结合调研,形成实习报告 |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