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爆发性气旋作为一种灾害性天气系统,具有发展迅速、强度强、破坏力大等特点,常给沿海地区带来强风、暴雨、风暴潮等灾害性天气,对海上航运、渔业生产、沿海基础设施等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深入开展爆发性气旋的形成机理、发展规律以及预报方法研究,对于提高对此类灾害性天气的预警能力,减轻其造成的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选择2016年春季发生在西北太平洋的一次入海爆发性气旋个例进行深入分析,旨在通过综合运用天气学、动力气象学、数值模拟等多种手段,揭示此次爆发性气旋的形成机理、发展过程及影响因素,以期为提高此类气旋的预报准确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爆发性气旋作为一种重要的灾害性天气现象,一直受到国内外气象学家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随着观测资料的日益增多和数值模式的不断改进,人们对爆发性气旋的认识不断深入。
1. 国内研究现状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1. 主要内容
本研究将以2016年春季发生的一次入海爆发性气旋个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卫星遥感资料、再分析资料以及数值模拟结果,对该次爆发性气旋的发生发展过程、结构特征、影响因素等进行全面的诊断分析。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对该次爆发性气旋的生命史进行概述,分析其生成、发展、成熟、消亡等不同阶段的强度变化、路径特征、影响区域及天气概况。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开展:
1.数据收集与处理:收集2016年春季相关时段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包括地面观测、探空观测、船舶观测、浮标观测等,以及卫星遥感资料、再分析资料等。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质量控制、格式转换、插值处理等,建立适用于本研究的数据集。
2.天气学诊断分析:利用天气学方法对2016年春季入海爆发性气旋个例进行天气学分析,分析其生命史、路径特征、强度变化、影响区域及天气概况。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
1.精细化分析:将利用高分辨率的再分析资料和数值模拟结果,对2016年春季入海爆发性气旋个例进行精细化的结构特征和发展过程分析,揭示气旋内部精细结构及其演变规律。
2.多尺度分析:将结合大尺度环流背景,分析天气尺度系统和中尺度系统对爆发性气旋发生发展的影响,揭示不同尺度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3.数值模拟与诊断分析相结合:将数值模拟与天气学、动力学诊断分析方法相结合,相互验证、相互补充,更全面深入地揭示此次爆发性气旋的发生发展机理。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丁治英, 赵宇, 王秀明, 等. 一次黄海爆发性气旋发展机制的诊断分析[j]. 海洋预报, 2022, 39(5): 1-13.
[2] 王磊, 许金镜, 周天军. 2018 年 1 月 3-5 日东亚一次爆发性气旋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j]. 气象, 2021, 47(9): 1064-1078.
[3] 余贞寿, 智协飞, 郑永光, 等. 2019 年 3 月份一次黄海爆发性气旋发展机制研究[j]. 气象学报, 2021, 79(3): 390-406.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