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进入21世纪以来,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电动自行车也越来越受市民的喜爱,电动自行车的充电桩便也进入了公众的视野。电动自行车拥有便捷、经济环保等很多其他交通工具所不具备的优点。作为一种节能、方便、低成本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尤其是在学校和居民区。电动自行车已经成为大多数人使用的交通工具。
电动自行车需要充电,而在长距离的骑行路程中很有可能出现电力不足的问题,由于充电设备的短缺和电池的巨大重量,私人拉电缆给电动自行车充电的案例越来越多。近年来,全国各地多次发生电动自行车起火事件,多是由于居民将其放置在房屋内或者楼道里进行充电,存在安全隐患。这给社区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风险。电动自行车的安全问题亟需引起各方重视,电动自行车充电桩也就变成了一个急需发展的设备。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一、主要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电动车充电桩控制系统,主要内容包括:
(1)研究电动车充电桩控制系统现状及可行性分析。分析电动车充电桩控制系统研究现状,对比各种方法及其应用场合、优缺点,分析本设计的可行性。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1)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在调研和充分理解课题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整理并总结出实现方案,为课题的研究做好准备。
(2)通过学习,掌握相关外围电路的设计以及单片机和软件的开发。
4. 参考文献
[1] 施雨松, 徐青山, 郑建. 基于特征选择与增量学习的非侵入式电动自行车充电辨识方法[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21, 45(7):8-10。
[2] 张恒靖, 陈江, 张佳茜等. 探讨电动自行车充电器的负载测试[j]. 华东科技:综合, 2020, 3:1-3。
[3] 雷蕾,吕亚兵. 电动自行车充电保护系统设计研究[j].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20, 39(9):4-7。
5. 工作计划
(1)01.01—03.01课题调研,了解相关技术和要求。
(2)03.02—03.15查阅资料,撰写并提交开题报告。
(3)03.16—04.15 硬件系统设计与实现。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