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移动社会网络(mobile social networks, msns)是一种特殊的延迟容忍网络,具有延迟容忍网络的时变性、间歇性连通和端到端不稳定等特点,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不存在一条完整的通信路径,是由具有大量社会特征的移动节点组成的网络,在移动社会网络中各节点以存储-携带-转发的消息传输模式实现端到端的有效数据传输。
在这样的网络中,节点的移动要依赖其载体,如人类可作为移动节点的载体,所以节点的移动模式遵循社会化的运动模型。
移动社会网络不要求网络全连通的特点,更加符合现如今实际应用环境下的自主组网需求,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本课题主要的方向是在移动社会网络条件下访问热点路由的不同策略行为,通过分析比较不同路由策略下的消息的投递率、平均延迟、平均跳数等参数从而进行研究。
在课题中,可以细分为如下一些问题和难点:一、通过matlab建立移动社会网络模型。
这其中包括节点和热点的划分,以及节点依概率与社区互动的行为等。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移动社会网络(mobile social networks, msns)是由多个具有相似兴趣或共同点的用户通过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互连的社会网络。
在移动社交网络中,携带网络节点的主体是人类,因此网络节点也具有和人的社会行为类似的特点,利用这种节点的特性来对msns中的节点的路由进行研究有很大的优势。
再加上网络节点的移动性,致使网络中不存在稳定的端到端的通信路径,网络的拓扑结构是经常变化的,网络中节点之间的数据交换是通过机会接触的方式来进行的。
5. 工作计划
第 1 周 接受任务书,领会课题含义,按要求查找相关资料,理解有关内容;第 2 周 翻译相关英文资料,提出拟完成本课题的方案,写出相关开题报告一份;第 3 周 建立基于访问热点的移动模型;第 4 周 建立基于访问热点的移动模型;第 5 周 基于提出移动模型的路由算法,参加中期检查;第 6 周 根据中期检查的结果进行整改,并向导师汇报毕业设计进度;第 7 周 基于提出移动模型的路由算法;第 8 周 研究考虑能量消耗的路由策略;第 9 周 研究考虑能量消耗的路由策略;第10周 仿真调试;第11周 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接受答辩资格审查;第12周 对撰写的毕业设计报告(论文)进行严格检查,提交报告论文终稿及合格的论文检测报告;第13周 评阅教师评阅论文,学生准备参加答辩;第14周 参加答辩,整理归档材料。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