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近年来,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长江干线航运量持续攀升,船舶交通流密度不断增大,通航环境日益复杂,船舶碰撞事故风险也随之增加。
长江干线江苏段作为长江黄金水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航道条件复杂,通航密度大,船舶碰撞事故时有发生,对水上交通安全、水域生态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开展长江干线江苏段碰撞事故分析与建模研究,对于保障水上交通安全,预防和减少船舶碰撞事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的practicalvalue。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船舶碰撞事故一直是国内外水上交通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国内外学者在船舶碰撞事故分析、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船舶碰撞事故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研究将以长江干线江苏段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该区域船舶碰撞事故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并构建适用于该区域的船舶碰撞事故模型,以期为长江干线江苏段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1. 主要内容
1.长江干线江苏段碰撞事故特征分析收集整理长江干线江苏段近年来发生的船舶碰撞事故数据,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船舶类型、事故原因、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信息。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模型构建法等方法,按照以下步骤逐步开展:
1.文献研究阶段:收集、整理和分析国内外关于船舶碰撞事故分析、风险评估、预防措施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
2.数据收集与处理阶段:通过查阅相关统计年鉴、事故案例库、数据库等途径,收集长江干线江苏段近年来发生的船舶碰撞事故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清洗、筛选、分类等处理,建立事故数据库。
3.事故特征分析阶段: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事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揭示长江干线江苏段船舶碰撞事故的时空分布特征、事故类型、船舶类型、事故影响因素等,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5. 研究的创新点
1.研究区域的针对性:本研究聚焦于长江干线江苏段这一特定研究区域,该区域航道条件复杂,通航密度大,船舶碰撞事故风险较高,具有鲜明的区域特点。
2.研究方法的综合性: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模型构建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对长江干线江苏段船舶碰撞事故进行分析,研究结论更加科学可靠。
3.研究成果的实用性:本研究将在深入分析长江干线江苏段船舶碰撞事故特征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适用于该区域的船舶碰撞事故模型,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为长江干线江苏段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邵帅, 吴春杰, 张新宇, 等. 基于ais数据的长江江苏段船舶交通流时空特征分析[j]. 水运工程, 2021, 53(8): 12-18.
[2] 蔡存强, 郑芙蓉, 杨震, 等. 长江南京段船舶碰撞风险评价[j]. 中国航海, 2019, 42(2): 33-37.
[3] 孙立达, 王建华, 王刚. 基于ais数据的长江航道船舶碰撞风险分析[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8, 28(7): 163-169.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