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我国有着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并在我国文化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深刻展示了我国上下五千年所积累的文化精神财富。
随着科技和经济不断发展,非遗文化开始主动走出“舒适圈”,更多地尝试与各种领域进行合作,开辟出了带有非遗特色的文创产品,也就是近年来在市场上“出圈”的国潮,例如皮影戏、刺绣、茶百戏等均实现了产品化转型,以商品的形式走进大众的生活,同时传递所蕴含的文化价值。
产品推广始终离不开有效的产品营销,因此国内学术界开始对非遗文化产品的营销路径进行梳理与探索。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该部分需要对当前所能收集到的有价值的文献进行整体的梳理,重点梳理目前营销策略以及其他研究者提出的新思路,对这些策略进行归纳分类总结。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全面的掌握所研究课题。
2.定性研究法: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概括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加工
4. 参考文献
[1]gary armstrong.marketing an introduction[m].市场营销学.王永贵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
[2]chen,xin(陈鑫).非物质文化遗产营销策略研究——以“糖画”为例[j].中国市场,2020,(18):108-109.
[3]chen,zhiwei amp; zhang,shuyi(陈志伟,张舒旖).文旅融合背景下苏州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营销策略研究[j].旅游纵览,2021,(07):118-120.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七学期:
(1)10-11周: 论文命题与选题;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第一次面授;
(2)15-18周: 学生根据教师下达的“任务书”,进行论文撰写的前期准备;
第八学期:
(3)1-4周: 论文开题,写出开题报告;拟写论文提纲;指导教师审定签字;
(4)5-14周: 学生撰写、修改论文 [11周:交一稿; 14周:交二稿;
(5)15-16周: 论文最后定稿,装订、上交;
(6)16-17周: 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批阅论文,写出评语,给出建议成绩;
(7)17周: 论文答辩(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